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

丹水以西十四裏,光狼城。

由百戶小邑改造而成的晉軍大本營並不寬敞,各家的代表和將吏一擁而入後,便將大帳站得滿滿當當的,都在等待主帥知瑤下令。

戰爭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年頭,晉國人才凋零,無能戰的大將,於是知瑤便漸漸從一個偏師統帥脫穎而出。滅仇由之戰,少水之戰,破銅鞮、拔上黨之戰,台谷之戰,重新奪長子之戰,但凡晉軍取得的勝利,基本都是由他指揮的。

他的兄長知宵,卻打了一場敗仗,歸來後一蹶不振,兄弟二人高下立判。

所以祖父知伯躒便響應輿情,將他卓拔為上大夫、中軍司馬,代國君和執政統帥三軍!

可知瑤心中卻沒有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喜悅,這兩年裏,趙氏放緩了攻勢,晉國各家有了喘息的機會,但周邊的大網卻一絲絲的被收緊:中行滅亡了,中山國成為新的敵人;懼怕強權的周室反復,收回了伐趙的號召;鄭國在奪取陰地後,也匆匆脫離了晉國這艘要翻的大船,和趙氏請平,與宋國舉行邊界談判。

結果就是趙氏在消化新征服的領地,知氏卻未能得到休息,太行天險已經是雙方共有,敵人隨時可能會發動進攻,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完全落入了他們手中!

果不其然,今年入秋後,府庫裏再度積滿糧食的趙氏終於忍不住了,他們明攻幾經易手的長子,實際卻調兵直插泫氏邑,打算抄晉軍後路,但知瑤反應很快,他判斷出了趙氏的打算,立刻集結了上黨的軍隊,將趙氏先鋒擊退。

但長子還是重歸趙氏,趙軍達到了初期戰略目的,不單光復長子,在上黨山地邊緣站穩了腳跟,田賁部如同釘子一般,成功進入丹水盆地,有利於大部隊充分展開作戰。

到這時候,知瑤已經意識到了,這次試探不同於以往小打小鬧的牽制性進攻,而是大張旗鼓的進攻!

警訊越來越多,而且都來自丹水以東的不同地方,斥候報來的趙軍旗號足足有二十個師之多。對於趙氏手下的兵力,知瑤平日還是做過一些功課的,趙無恤已經非同日而語,全職當兵的武卒超過了一萬人,更有分別從河內、邯鄲、魯國征召的三軍近四萬人,外加韓氏可以提供的一軍,機動兵力足足有六萬之多!這還不包括較弱的地方駐戍部隊。

這次,趙氏至少帶了五萬,外加一萬民夫,幾乎傾盡治下所有兵馬而來。

知瑤算是正式領教了趙軍全力以赴的厲害,他開始以主帥的身份調遣各家力量。總的來說,知氏有兩軍,魏氏有兩軍,公室有一軍,範氏殘黨有半軍,其余大夫之家也能湊個半軍,明明上不輸於趙氏,可他們還得留人防守,所以集中在上黨地區的人數較趙軍略少,僅有不到五萬。

既然兵力不如對方,士氣也不如,以守為主是較明智的決定。知瑤便以大營所在的光狼城為中心,以丹水為天然屏障,還利用當地的山石夯土,沿著丹水修築了一條長達二十裏的壁壘,只要趙軍敢渡河攻擊,就立刻半渡而擊之。

依托於一條河水和一條山脈的防線,終於擋住了趙軍的步伐,趙軍一個月內多次進攻也無法前進,數次挑戰,知瑤都不予理睬,於是雙方進入兩個月的對峙期。

可隨著時間慢慢流逝,知瑤赫然發現自己上當了,趙無恤這次進攻,打的是一手連環子,叫人防不勝防。在他注意力被吸引在名為“長平”的這塊彈丸之地時,北方卻出了大簍子!

……

收到晉陽的報警是七天前的事情,七天來陸續又有三撥信使來到軍前,原來,仇由已被中山國奪回,趙軍通過那裏進入太原盆地,晉陽地區的代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擊敗,晉國的北邊,重新插上趙氏旗幟。

對於這些信使,知瑤痛下狠手,無一例外地將其斬殺,因為他要穩定軍心封鎖消息,這點小事也還難不倒他。

因為他知道,知氏家臣還好說,若帳下的大夫們得知這一消息,只怕就一哄而散了……

局勢雖然已經風雨飄搖,但好歹新絳晉侯的旗幟還在,知氏魏氏主力尚存。梁嬰父等大夫與趙氏積怨太深,只怕自己投降後像魯國的大夫一樣失去一切,故而還存著將趙氏趕到太行以東,劃太行而治的想法。

沒錯,以戰促和,這就是知氏目前的指望。

“我若不想讓大軍不戰而潰,便只有在消息傳開前,硬著頭皮與趙無恤決戰一場了……打贏了這一仗,將趙氏趕到山東,再收兵回去收拾殘局!”

但這可是決定晉國歸屬終戰,數萬將士生死的抉擇啊。知瑤雖然崛起如彗星般迅速,卻依然是個不滿三十的年輕人,此時此刻,看著火光下各懷心思的眾人,一時間,他對自己的決定又有些動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