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大風(6)(第2/2頁)

趙鞅放眼望去,果然如此。

無恤道:“所以挫敵士氣的計策還是有效果的,如今就要再接再厲。”

趙鞅問道:“如何再接再厲,且說來聽聽?”

“很簡單,那就是在敵人欲戰的時候,不要出戰。”

有人出言反對道:“豈有不出戰而讓敵軍氣泄之理?”

無恤解釋道:“兵法,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困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所以,吾等要讓卯足了氣勢的敵人精兵撲一個空!待到他們士氣喪盡,反復幾次。再讓公孫尨回去下戰書,約定時間進行決戰,何如?”

……

於是,這一日的挑戰,因為趙兵的杜門不出,高強挑選出的那些精兵從中午等到傍晚,士氣漸漸衰竭,失去了戰心。

“趙氏父子不接這招啊……”高強望著堅如磐石的趙兵營寨,苦笑著搖了搖頭。

隨即他便驚聞,範吉射氣不過趙無恤對他二子屍身的殘害,竟向中行寅討要了百名在棘津中俘虜的魯國人,在太陽落山前,押送到趙軍營門外數裏處,斬首殺害!

高強氣得直跺腳:“範伯糊塗啊!他以為殺了那些魯人能打擊到趙兵士氣麽?這是給對方送去了同仇敵愾的理由啊!”

……

望著夕陽下在陣前被斬首的那近百魯人,趙無恤露出了一絲冷笑。

可當他回頭面對一眾來自魯國的家臣、將士、兵卒時,卻帶上了一絲悲憤。

“我對不住二三子啊!”

“無恤乃是魯國執政,但我還有另一重身份,我還是趙氏子孫。何況過去對齊國作戰,趙氏沒少對魯國幫助,於私於公,趙氏有難,我都得參與進來。但二三子都是魯人,與晉國的內亂無涉,將汝等帶入戰禍,我心中很是忐忑不安。幸好自從入晉時,只要有我在場的戰事,都屢戰屢勝。”

“只可惜,棘津一戰,魯軍不幸受挫,不少東地的魯大夫和兵卒被俘,我身在營內,心裏卻時刻關心著他們的安危,本以為是諸夏的交戰,範、中行作為百年卿族,應該會講究禮法,善待俘虜。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俘虜和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無恤不才,是很想用對方的俘虜,亦或是金錢贖回被俘者,讓他們早日歸魯的……”

“但!”趙無恤憤怒地指著夕陽下血淋淋的場面道:“我卻沒想到,範氏與中行氏,竟然做出了這麽慘無人道的事情,他們屠殺了被俘的魯人,讓他們死在同鄉、袍澤的眼下!殺人者則在旁邊哈哈大笑,簡直是禽獸行也!”

一時間,魯人們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趙無恤很清楚,雖然武卒的士氣旺盛,但隨軍的魯國右軍對於這場發生在遠離家鄉外的戰事,多半是有些懈怠的。只是出於主君命令,不能不從而已。他們的心思,還是放在魯國數月後的秋收上,對敵人卻很難生出仇恨之心。

然而今天,二卿不理智的殺俘行為,卻給趙無恤送了一個激勵兵卒的大禮包。

兵法有言,合軍聚眾,務在激氣,而要激勵魯人,最好的方法除了軍功授田外,就是利用他們的鄉黨情誼,以及隱隱約約的國別意識了。

範、中行在屠殺魯國降兵,在殺害自己的鄉黨!

那他們就不單是趙無恤的敵人了,也是所有魯籍兵卒的敵人啊!

而且如今看來,作戰不利時投降活命這條路,基本被封死了,除了拼死一戰,別無他法。

趙無恤的這番話很是誠懇,直讓魯人們聲淚俱下,士卒們坐著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躺著的則淚流面頰。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就會像專諸、曹判那樣的勇敢了。

顏高捏緊了大弓,大聲宣揚復仇之義,其他人也滿腔怒火。

對此,無恤心中很是滿意: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如今這兩者都齊全了。

萬事俱備,只待東風。

兩天後,範、中行屢次挑戰未果,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精銳們的士氣漸漸低垂。

而趙無恤等待已久的“大風”,也終於到位了。

“明日與賊決戰!汝等各歸本營厲兵秣馬,今晚三更集結,雞鳴出兵!”趙鞅亦下達了作戰的命令。

眾人領命而去,決戰,將在明朝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