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魚麗之陣

“以色事君,只會壞事的倡優小人!”

眼見公子朝拙劣的表演戛然而止,坐鎮中軍的遊速臉色鐵青。

自打進入宋國以來,他們可以稱得上是戰無不勝,但遊速心中一直隱隱不安,因為只要敵軍的主力沒受重創,戰爭就不會分出勝負。所以此戰極為關鍵,他對衛國那三千人雖然不報什麽大希望,可也聊勝於無,孰料衛國師帥公子朝在兩軍交戰前竟然自己送上門去,被生擒活捉!

致師倘若成功,能鼓舞士氣,若是失敗,則只會起到反效果。公子朝的不堪和被俘效果立竿見影,他們這邊的兵卒頓時士氣大跌,尤其是那些好容易才集結起來的衛人,只差扔下武器掉頭離開了。

主帥都被俘了,還打什麽打?本就是來外國為人出力,他們自然沒有死戰的動力,公子朝禦下無能,陣前作死,也別想要兵卒們為他盡忠職守。

宋國的公子地、公子辰大急,連忙過去彈壓,卻一時間無法控制局面,眼見衛人就要未戰先潰……

幸好還有遊速這座中流砥柱。

遊速已經年近五旬,早已經不是當年鄭子產手下那個年輕的佐吏了,他是鄭國次卿,是遊氏宗主,地位高貴,僅次於執政,但子產和父親的教誨他卻一一牢記。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他領兵二十載,平盜寇,滅許國,擊退魯國陽虎入侵,去年的戰爭裏隔著大河以遊氏族兵牽制晉國韓氏、知氏之兵。為了鄭國社稷,也為了遊氏延續而東奔西走。

和衛國一樣,鄭人也是客軍,他們雖然有奸猾的名聲,風格卻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比方說當年晉楚兩國誰出的價碼高,鄭國就依附誰,楚國願意割讓汝北之地,楚共王又在鄢陵之戰裏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價,所以鄭國縱使處境艱難也始終留在楚盟內,直到被晉國打殘才不得已降晉。

如今,在宋國扶持一個親鄭的新國君,順便拿下六個邑的隙地,這便是此戰的目的,執政答應,六邑中遊氏可自取三邑,這是極大的好處了!

所以遊速身為聯軍主帥,還是有幾分擔當的,他讓鄭人過去幫忙穩住陣腳,逼迫衛軍歸位,然後迅速發布了戰勝後的賞賜。

無利不起早的鄭人只認好處,朝晚不吃飯,兵卒不開拔,戰前不賞賜,兵卒不列陣……

把這套法子用在衛人身上,自然也是有效的,不管怎樣,必須盡快把士氣提升起來才行。

衛人麽得到賞賜的承諾後將信將疑地歸位了,遊速這才指派一個遊氏子弟接管了衛軍的指揮權。

至此,一切就緒,只待擊鼓前進……

去年的戰爭裏,趙無恤之名也傳到了鄭國,他和郵無正一塊,成為和遊速並列的“善用兵者”之一。

當然,眾人距離太公望、先軫、司馬穰苴、孫武那樣的大師級人物還有些差距。

所以遊速心裏也隱隱有幾分和趙無恤叫板的意思:“我今日倒是要掂量掂量,你究竟有多少斤兩!?”

勝負手早已拋出,但奇謀必須佐以堂堂正正之師,遊速相信,憑借這戰無不勝的陣法,配合那支偏師,絕對能將趙無恤的所謂“武卒”碾平!

他下達了列陣作戰的命令:“宋師蕭邑兵為右拒,公子地將之;衛師為左拒,遊遨將之;宋師公族為後軍,公子辰將之;我自領鄭人為中軍,二三子先偏後伍,伍承彌縫,布魚麗之陣,隨我戰於孟諸!”

……

“沒錯,鄭人中軍擺出的,正是魚麗之陣……”

望著開始變陣的敵軍,趙無恤如是說。

他也是跟郵無正學過兵法的,自然知道這種鄭軍的成名陣法,但言多而性情急躁的司馬耕已經搶先說出來了。

“鄭莊公時與周桓王戰於繻葛,敗周、陳、蔡、衛聯軍,射中王肩,靠的就是魚麗之陣啊……”

“司寇請看,鄭軍中軍列出了一個大橫陣,共分為五偏,每偏為一千人;偏下又分五隊,一隊有兩百,每隊布置五輛戰車。五偏為一方陣,以戰車居前,讓徒卒的伍隊在後跟隨,彌補空隙。”

趙無恤頷首,他看得出來,這種陣法改變了傳統的車戰戰鬥隊形,將通常配置於戰車之後的隸屬徒兵,以伍為單位,分散配置於每乘戰車的左、右、後方,填補車與車間的空隙,形成車步協同方陣,因為狀似魚鱗,故稱之為“魚麗之陣”。

頗似後世的步坦協同嘛……

“子牛覺得,吾等應當如何對敵?”

司馬耕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魚麗之陣吸引了:“魚麗之陣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車戰中盡量發揮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戰車沖陣,步兵環繞戰車,相互掩護,密切協同,可以有效殺傷敵人,且攻防自如,遊速這布置的確不俗。當以武卒重甲長矛禦之!以勁弩激射之,如此,便能頂住魚麗之陣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