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2/2頁)

魯侯看了看孔子,見他也微微點頭,便應允了此事,配備了和談臨時的左、右司馬,左司馬為趙無恤推薦的冉求,右司馬為孔子推薦的子路。

左右司馬都是孔子的弟子,這讓他放心了許多,對趙無恤那點懷疑也減少了幾分。兩人畢竟是忘年之交,趙小司寇還解決了他許多弟子的就業問題。這一年來的諸多變故搞得關系有點僵,還發生了宰予鼓吹趙氏之治,貶低復周禮的嚴重事件,而趙無恤和孔子甚至在廩丘的會面上爭辯不止。

希望這次和談能化解齊魯恩怨,或許也能讓二人和好如初。

於是孔子便邀請趙無恤與他同車行與魯侯車架前方,前往約定好的會場夾谷,無恤這才見識到了孔子將禮融入日常生活的細節上:上車時,他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後拉著扶手帶上車。在車上,不回頭,不高聲說話,就算是看到了路上的見聞,也不用自己的手指指點點。

所以在和趙無恤對話時,孔子也不越矩,只是正視前方,看著林間奔跑的鹿,拊掌而歌道: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無恤閉目欣賞,這歌聲悠揚高亢,不失美感,中都邑外的竹林裏,曾點鼓瑟鼓琴,子路、冉求、公西赤侍坐,群賢各言其志的場面仿佛再現。

但春秋時人賦詩從來就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為了言志、言事,能聽出裏面包含的意思,這是身為貴族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才有句話叫“不學詩,無以言”。

趙無恤聽出來了,孔子這是在借詩隱喻,衷心希望齊魯和談能夠順利完成。

兩人既然同車,孔子為車左,趙無恤以小輩自居位於車右,此時把玩著手裏的鹿角微微笑道:“鹿是好鹿,芩是嫩芩,鼓瑟鼓琴的都是絕佳的魯宮樂師,美酒也香而醇厚,但是夫子,唯獨這叩門而入的,恐怕不是什麽好賓客吧!”

……

歌聲停歇,孔子默然。

他在半個月前就派樂師要檢修豢擎鼓,調節琴瑟管簫,手持幹戚戈羽,調和竿笙旎簧,整飭鐘馨祝敲。還命令有關官員祭祀魯國境內的名山大川和各條河流的源頭,祭祀那些有功於民的前代國君公卿,各種樂器和文舞武舞一齊登場,向天帝祈求和談能順利進行。

孔子為這場和談費勁了心血,魯國真的很需要和平。

可一旦和平,則必然損害到趙無恤,還有他背後趙氏卿族的利益。

這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各自的立場既然已經大不相同,那有些東西,恐怕很難恢復如初了……

他片刻後捋了捋卷須,看著趙無恤笑道:“縱然齊人是惡客,但禮之用,和為貴,還望小司寇能體諒一二。”

孔子只希望,趙無恤能稍微退讓一步,鑄劍為犁,熔戈成鼎,他這麽年輕,年輕得讓人羨慕,就像半夏出苗的粟杆,五月落角的稚鹿般。停止戰爭,先從治理好手裏的領地開始,有何不好呢?幾十年後當上魯國的卿也不能不可能。

趙無恤也不在車上與孔子爭辯,因為孔夫子脾氣如牛,平日溫順,但心意若決,則不撞南墻不死心。

他心裏也一直在想著張孟談在他臨行時說過的那些話。

“司寇想想,齊魯交戰兩百載,期間和談過無數次,哪次沒出過問題?”

魯桓公親自去齊國盟會,因為夫人文姜與大舅哥齊襄公偷情的事情東窗事發,便被戀奸情熱的齊襄公謀殺。

齊襄公死了,本來魯國有機會送公子糾回國繼位,重新恢復兩國關系的,誰料公子小白搶先一步,裝死成了齊桓公。

齊桓公恨魯國助兄長歸國,屢次攻伐,奪取了魯國許多土地。魯國求和,齊桓公答應和魯莊公在柯地會見,訂立盟約,但卻被魯國的勇士曹沫手拿匕首劫盟,索還一切失地,為天下刺客盛行開了個壞頭……

趙無恤一想,這話還真是對,齊魯和談會盟時出過的幺蛾子實在太多。

如今齊國誠意不足,齊臣一心想為主君找回連續被擊敗的場子,又沒有足夠智慧的重臣主持大局。魯國這邊,三桓各有心思,孔子則一心想讓魯侯重獲外交之權,再加上趙無恤這個齊魯間的炸藥桶的介入,整個夾谷之會,會發生的意外太多太多了。

兩人各有所思,沒了最初蹬車時的言笑晏晏,沉默了半晌後,趙無恤突然指著對面的山谷說道:“夾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