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靈鵲(下)(第2/2頁)

扁鵲及其弟子有一顆醫者的仁心,頗有這方面的潛質,無恤對他們充滿信心。而松散的醫扁鵲一派也開始凝結定型,靈鵲,或許也是醫家的肇始吧。

後世醫家並不顯赫,僅有扁鵲和倉公數人名列《列傳》,醫書也不被看做諸子書之一,反倒和種樹、蔔筮、農稼放在一塊。但在這個位面,趙無恤自家未過門妻子所在的這一系,怎能不位列百家之一?無恤可沒想過要獨尊哪一家,但凡對文明有利的,能扶持則扶持。

現在除了《素問》、《靈樞》等歷代扁鵲托古黃帝所述,記頌傳抄的竹書外,簡單易懂,能夠傳授給一般民眾的《傷寒雜病論》更成了其立派著作,尚未完全成型的儒家反倒落後了!

等到萬事俱備,趙無恤就要領兵和新近成立的“靈鵲”一起,奔赴東面百裏外的須句城,去進行武裝救疫了。

……

靈鵲宣告成立後第三日,趙鞅提供的民夫將剩余的醫藥搬上輜車,開始徐徐向邑外走去。

秦邑民眾得知這些日子在他們中間行走,望聞問切,延醫施藥的老疾醫要走了,便紛紛出來相送挽留。一個個捧著好容易攢下來的食物,漿水、炒粟米,有心的甚至還尋來了面食,想要塞給扁鵲的弟子們,牛車上不一會就滿滿當當的了,那場面竟比臘祭日當天還熱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的就是醫扁鵲這樣的人啊。”

趙鞅、趙無恤父子看著站在牛車上,向周圍民眾行禮辭行的老扁鵲,他對這等場面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只是帶著雲淡風輕笑容。

除了想讓這時代少流點血,少死些人,讓醫者們在戰場救治過程中精進醫術,加快醫學發展外,趙無恤自然也是有私心的。

扁鵲在諸侯間已經極有人望,上層的卿大夫視之為神醫,下層的民眾更認為他是天帝派來救苦救難的使者,據說淮漢蔡國等地,甚至有淫祠供奉他的神主。

這種影響力在“靈鵲”成立後將會倍增,雖說“靈鵲”自認為中立,但在行走列國期間,作為背後最大的經濟、人力支持者,趙氏的聲名也會傳播到各國底層民眾中。短期內不見什麽效果,長遠看卻好處多多。

趙氏將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一份又一份的人心。

這或許就是後世各種大企業的豪門、富商們資助人道主義事業的心態吧。

趙鞅已經認可了趙無恤的計劃,他下令道:“須句邑受傷寒折磨的民眾恐怕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期盼靈鵲兆喜,汝等也不能枯等,讓全師即刻開拔!”

按照計劃,趙無恤的兩千兵卒將先行出發,掃清沿途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逼迫須句大夫開門就醫。

看著趙無恤縱馬離開,人群裏的扁鵲也擡頭目送他遠去,隨後對身邊的大徒弟子陽感慨道:

“趙小君子揚言要學我的醫者心,治天下疾,我雖然壯其志向,卻以為這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孰料這才過了幾天,他便提出了這救人救世的良方,此子在戰陣殺伐時如舞動幹戚的刑天戰神,戰後卸下甲胄,卻成了愛民如子的良大夫。這就是小君子的醫者心啊,我雖有醫技,但只能救得了身,救不了世,亦不如也!”

……

趙無恤和軍隊和“靈鵲”於同一天離開秦邑,他們冒著細雪,花了一天時間抵達了郿邑,休息一夜後又拔營東行。

在郿邑提供的向導指引下,接近大野澤北注造就的沼澤地帶後,本來就不算好的塗道逐漸變成一條小徑。他們沿著蜿蜒的堤道,緩慢地通過看似永無止盡的泥濘,所幸這一切都已經被寒冬凍得硬邦邦的。所以他們一共花了兩天時間,就穿越了平時得花五天才能穿過的堤道,到達了須句邑附近。

本應該人煙稠密的昔日小邦之都,現在卻透著蕭條的寂寥。

就在一個空蕩無人的小裏閭外,趙無恤遇到了自己的斥候虞喜。

“司寇,須句周邊的小邑和裏閭雖然也經受了傷寒,但人頂多死了十分之一,剩下的人,今天卻是進了城。”

“疫病橫行,本應限制人口流動,這須句大夫卻反其道而行之,究竟是在搞什麽鬼?”一路來所見屍體臥於道,不斷有民眾向郿邑逃亡的慘象讓趙無恤有些惱怒了,此番東行,還真帶上了幾分興師問罪的意思。

虞喜表情嚴肅:“司寇,正是須句大夫召喚民眾到城郊觀看的。”

“觀看什麽?”

“看活人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