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2/2頁)

面對子路的回答,孔子不評價,只是哂之,目光看向了位於子路之後的弟子冉求。

“求,爾何如?”

冉求年紀才二十有余,發髻梳理得一絲不苟,外用青色的緇布冠裹著,容貌普通,細眉垂目。

他成為孔子門徒也不過數年時間,卻迅速成了最受重視的弟子之一,因為天性較遲緩、穩重,所以孔子鼓勵他要勇於實行。

冉求禮貌地朝趙無恤和孔子一拜,又朝三位師兄弟微微一鞠,這才垂目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裏、或者五六十裏的城邑,如果讓求去治理,等過了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非求之力能為之,那就只得另請高明了。”

他說完後,擡眼看了看朝他微微點頭的趙無恤,手心出汗,有些緊張。

孔子垂眉皺起,冉求很謙虛,面對外人的時候,可能表現得很謹慎,才華不外露,甚至會給人一種“此人怯弱”的印象。但作為對他極為了解的孔子,卻深知冉求極有膽氣。

若是魯國有難,敵軍兵臨城下,一如那日趙大夫所說“雖千萬人而往矣的”,或許就是這個弟子!

但冉求也容易妥協,容易退縮,只是一只腳踏進了孔子之學,並不能稱為“仁”,難成大器,這讓孔子有些微微苦惱。

趙無恤倒是對冉求“能則曰能,不能則曰不能”的做法比較贊許,一個聽話謙虛又能幹的手下,是他比較中意的,而且冉求的目標明確,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說的不就是甄邑和廩丘麽?

趙無恤意在冉求,冉求也意在效勞,可謂不謀而合。

孔子又問:“赤,爾何如?”

公西赤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弱冠少年,剛剛舉行了冠禮,被孔子字之為“子華”。他和趙無恤年紀相仿,還不是登堂弟子,一直跟著閔子騫學習。

然而就在早晨,宰予師兄悄悄告訴他,今天這次陪同趙大夫和夫子前來竹林小坐,其實是因為夫子向趙大夫推薦了他。

他心裏大驚:“子淵師兄,仲弓師兄,子騫師兄,還有子我師兄無論是學問還是才幹,都比我強出了許多倍,夫子為何不推薦他們,反而推薦了我?”

公西赤忐忑之下,頗有些結結巴巴地說道:“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麽,但願意學些東西。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大概可以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他的話語裏充滿了不自信和不確定,孔子笑容更盛,那天趙無恤向他詢問能否讓冉求出仕為政,他思索片刻後便向無恤推薦了子路和公西赤兩人。理由是子路也有領軍治邑之才,而公西赤則嫻熟禮儀,又是魯國西鄙之人,也是冉求的母家表弟,可以作為協助。

不過他又聲稱,必須聽聽弟子們的志向,才能決斷。

趙無恤自無不可,於是就有了今天竹林裏的小聚。

如今三人都敘述了自己的志向和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趙無恤和孔子的目光不由轉向了最後一人。

“點,爾何如?”

孔子本來沒有推薦這個只比他小六七歲的弟子,然而曾點居然在竹林裏夜宿,蓬頭亂發的他撞見了一早到此的趙無恤等人,於是孔子讓公西赤幫他梳洗後,也索性留下陪坐了。

性情曠達的人往往不拘小節,因為不拘小節所以不會掩飾自己的癖好,即使會因此引起別人的詫異也不在乎。曾點便是如此,他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音樂,雖然被孔子批評不合雅樂,但卻我行我素。而因為孔子沒有攻擊其為“異端”,所以弟子們皺眉之余也接納了這位異類師兄的存在,現如今他的音樂已經成了中都邑一景,方才對話期間,他也沒有停止彈瑟。

聽到孔子的問話後,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曾點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夫子,我的志向和他們三人所講的大不一樣呀!於趙氏大夫亦無用處。”

經過上次的彈瑟贈言,趙無恤和曾點也算熟人了,他坐在首席上揚聲道:“那又有什麽關系?今日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於是武城人曾點拂開了臉上的黑發道,張開雙臂感受著掠過竹林的秋風道:“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上了。我和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沂河裏洗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風,詠而歸,這便是我想做的事情。”

在場三子肅穆,朝曾點一拜,趙無恤則默然,而孔子也長嘆一聲說:“吾與點也!”

如此飄逸瀟灑,這不愧是狷者之志向,但卻於世無用……

四人言罷,孔子卻突然向趙無恤施施然行禮道:“大夫現在已經了解四子的能力了,丘唐突,敢問大夫之志向,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