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擲矛兵(第2/2頁)

所以,無恤在考慮著,隨著軍隊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一個新的兵種。他們既能作為預備隊,靈活運動保護重步兵戈矛方陣的側翼,又能成為迅速推進,通過遠程攻擊將敵方甲士撕開一個缺口,好讓劍盾卒能順勢攻入的突擊部隊。

在看見虎會演示擲戟後,趙無恤便如醍醐灌頂,恍然想起了那一天在太行羊腸道上的驚魂刺殺,那一柄柄尖嘯飛來奪人性命的銅矛,於是無恤便敲定了未來的新兵種。

在廩丘府庫中搜檢了一遍他才發現,齊國似乎還挺流行這種武器的,此物不叫矛,而叫做“飛鉤”。鉤長八寸,芒長四寸,柄長六尺,用途是“以投其眾”,也就是遠程投擲傷人。

虎會也是一個旅帥之才,在聽了趙無恤的陳述後,他也補充道:“君子之策善矣,下臣也想到了一個原因,齊魯一帶除了平原外,也有不少沼澤湖泊和崎嶇的丘陵地帶,為了適應這些地區作戰的需要,甚至連方陣重裝步兵也要進行一些以松散隊形作戰的訓練。如此一來,遠能擲鉤、矛、戟,近能以小盾短矛格殺的輕步兵就更有建立的必要了。”

這就有了今天的訓練。

無恤瞧了一會也一時技癢,他掂量著一柄飛鉤,瞄準了遠處的稻草人,對身旁的虎會、田賁等人說道:“最初訓練悍卒們,是用來潛襲破邑的,但不是每座城邑都能用這一法子。”

他朝走前兩步,單手執鉤,口中叱喝一聲,將飛鉤舉起,拋擲出去。只見那飛鉤在空中劃出一道曲線,卻沒能刺中稻草人,而偏差了兩分,深深插到了地面上。

無恤無奈地攤了攤手,這門技術可不比射箭簡單,也是要經過長期訓練的。

不過,因為悍卒裏的成員身份,對這種技藝有天然的優勢,無恤聽田賁說過,輕俠們的擊劍之術分為兩種,一種執劍在手,進退格殺。另一種則是“投擲”,把劍投出去,遠距離殺敵。

有悍卒獻上了新的短矛、短戟,這回是虎會和田賁投擲,只見他們先急趨快退,手臂高舉,反拿矛柄,向後仰身扔了出去。只聽“噗呲”一聲,矛戟都正中草人,直接穿透了過去。

田賁能擲五次無偏差,而虎會卻能連續十發而不歇息,且次次命中。草人和真人一般大小,隔三十步遠還能次次投擲中的,不能說神乎其技,也是非常了得了。

“要所有人都做到三十步外能有一半中,無論是臂力還是精準都要求極高,這一擲矛兵能否成軍,就看汝等的訓練了。”

悍卒們在甄之戰時負責邑內守備,只能在墻垣上眼巴巴地看著方陣碾壓地方,他們本是渴望建功立業的輕俠,更被田賁灌輸了一腦子死忠趙無恤的思想,有了能上陣的機會哪能不珍惜?

但有一點無恤沒有說出,這種擲矛兵在列陣時是以散兵隊列站在方陣之前的,他們為了快速移動,不會穿著厚甲,唯一的防護就是一塊小藤盾。卻要直面對方甲士的逼近和弓手的拋射,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高昂的志氣才能堅持。

除了田賁手下的悍卒外,無人能擔當這種“冒刃之士”“敢死之士”!

且不提擲矛兵的訓練,到了七月初一這一天,晉國執政知躒也和衛侯商量好了結盟的時間,便離開了濮陽,率領大軍經過廩丘。但他拒絕了趙無恤的邀請,沒有入城,也讓他不必前來拜見。

“身為晉國上卿,不便私見亡人。”

知兵和知躒一般低調謹慎,也沒有侵犯甄邑和廩丘,第二日拔營東行顯得井然有序,讓在墻頭遠眺的趙無恤感慨知氏之兵雖然並不出名,但依然不是能夠輕易對付的。

三天後,三路晉軍和魯軍在原魯衛邊境的瓦地實現了會師。

晉國援助趕跑了侵略西鄙的齊人,魯國三卿季孫斯、孟孫何忌、叔孫州仇自然歡天喜地地前來相迎。未被諸侯普遍承認的魯國“執政”陽虎也作陪在旁,雖然在這場盟會上沒有名分,但大的主意都得他來拿。

會面時,作為遠道而來的賓客,晉國中軍將知躒手拿小羔,中軍佐趙鞅、上軍將中行寅都手拿大雁作為禮物,魯國從這時開始就以羔羊為貴重禮物。

會見完畢後,一直默默旁觀了晉國三卿的表現後,陽虎悄悄對自己的黨羽季孫寤、叔孫輒說道:“初見晉國三卿,只見知伯老矣,事事不敢出頭;中行伯貪鄙,竟然因為我的身份低微而蔑視之,還跟三桓討要賄賂,想來離敗亡不遠了;唯獨中軍佐趙卿方為真將軍!真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