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2/2頁)

父子二人一路上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話,過去半年發生在宋國曹國的事情趙鞅通過簡牘往來已經比較清楚,他感興趣的是甄之戰的經過。

“奪邑之戰取巧,但廩丘齊軍戰力不俗,你竟然能以五百之眾擊潰三倍之敵,甚至還能俘虜近六百余人,著實不易,究竟是用了什麽法子?兩個月就將半數新募之卒打造成了一支強軍。”

趙無恤謙遜地回答道:“好讓父親知曉,兩個齊兵可以輕松對付三個新募的武卒,因為彼輩邦國富足,裝備不差,且擅長技擊,還有數次征召的經歷。但是,一百名武卒不會懼怕一百名齊兵。兩百名可以打敗相同數量。五百名武卒可以輕松擊潰一千五百齊兵。戰勢、紀律和陣法的作用就是這樣大。”

“戰術、紀律和陣法……不錯,吾子已經是一個知兵之人了。”

趙鞅聽了戰役的經過後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前方的郵無正也在不斷頷首。

“能將下臣所說的齊人特征和應對之策靈活利用,君子可謂善用兵者也。”

趙無恤口中謙虛,眼睛卻瞥向了在路途左右遊弋的趙氏輕騎士,這是一支仿照成鄉輕騎而組建的新兵種,從裝備到選士幾乎完全復制。他們人數不過百人,騎手也多選圉人、牧人以及晉陽一帶的戎狄擔當,總算是一個好的進步,提前兩百年推廣胡服騎射的趙氏會帶給這個時代怎樣的變動?著實令人期待。

他雖然不在國內,但之前在成鄉打下的基礎卻在持續發揮作用,成鄉模式現在已經漸漸在下宮和晉陽推廣開來。據張孟談說,亭驛遍布道路,代田法被廣泛利用在春種上,趙瓷也一窯接一窯地開燒,為趙氏賺取源源不斷的財富,有了底氣後好推動趙鞅謀劃已久的新畝制改革。

而另一方面,對於趙無恤在甄之戰裏玩出的新花樣,趙鞅贊嘆之余卻也清楚,要實現大量職業募兵的前提是財源充足,現在趙氏還無法承擔得起大規模的武卒。

他望著這片廣袤而肥沃的濮北平原道:“為父便實話實說了,此次攻衛你奪取甄邑,擊退齊國援兵,算是立下了一份功勞,但還遠遠不夠。支持你歸國的只有國君,其余五卿則會極力阻止,這份功績還不足以說服他們,往後你究竟是如何打算的?”

趙無恤一時沉吟,好在他和張孟談商量時已經料到了這種情況。

父子對話間,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來。有跨劍結伴行的衛人青壯,有帶著孫兒的老人,亦有提著水甕的婦人,這些都是甄地的土著。又有許多塵土菜色、扶老攜幼之人,應是從西邊逃來的流民,看到晉軍通行,田間的農人起身觀望,路上的行人、流民則像是見了鬼似的紛紛躲避。

有軍吏打馬來請示,是否要按照以往的規矩就地劫掠,將這些衛人拴上繩子,帶回晉國去充實趙地晉陽。

然而,卻被趙無恤阻止了。

“不可!甄地如今已經歸附,懷柔處之便能將其徹底收服,大軍沿途所需的糧秣和人力,小子已經讓當地氏族和各小邑提供,若是肆意劫掠,反倒會激起不滿。”

在奪取甄邑後,趙無恤並未親自派兵進駐各小邑,只是借甄氏之手將其勸服歸降,提供部分糧秣即可。到了甄之戰後,他便挾戰勝之威,果斷分派一兩之眾進入,徹底控制了甄邑周邊。

但在大棒之後,用上的卻是胡蘿蔔,趙無恤並未橫征暴斂,而是出府庫錢帛平價購買,並允諾事後還能從陶邑買糧來補充,絕不會讓這個冬天無衣無褐。

聽聞此言後,趙鞅好奇地看著兒子:“你莫非想在此地長久停留?”

趙無恤微微一拜道:“正是,既然無法立刻歸晉,小子便想將甄地作為暫時的立足之地!”

趙鞅恍然,原來奪取甄邑,並非簡單配合晉軍攻衛獲取歸國的功勞,不過想要占據一個有主的城邑,可沒這麽簡單。

他皺起了眉:“你可知道,衛國如今已經請平,按理說,此邑也應該歸還衛侯才對。就算為父強行將此邑賜給你,想獨立於濮水,區區千室之邑如何存活?即便你的兵卒能以一敵十,夾於齊、衛、魯、曹之間也無法自保。”趙鞅覺得這並不是個好主意。

無恤笑道:“小子怎敢獨立於諸侯,只是想請父親做主,讓無恤能以甄邑入魯,做魯國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