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好色之徒

……

甲季是成鄉甲氏族長的幼子,參加了輕騎士後成為伍長,趙無恤見他機靈敏銳,便安排他進入子貢的商隊中。一來為監督,一旦有事可以通風報信,二來可以學些東西,在列國間行走,長長見識,日後可堪大用。

見他前來,趙無恤自然知道所為何事,他便扶著車欄,關切地問道:“從昨日到今日,子貢在粟市獲利幾許?”

甲季滿臉喜色,他氣喘籲籲地回答道:“君子,兩日之內,一共得到了兩千余石粟米,端木商人已經算過了,說若是一切順利,一月便能賣出一千五百石麥粉,獲利四萬余石粟米!”

四萬石粟米,甲季還從未見過那麽多糧食,得用四十輛雙牛架轅的輜車來回運十次,才能運走!

即使是趙無恤,也對這個數字咋舌不已。要知道,成鄉將近四百戶人家,共計三萬余畝土地,按這個時代的平均畝產,一夫挾五口耕田,春種秋收,一畝能得粟米一石左右。

也就是說,成鄉往年能產粟米三萬石,加上少量種植的菽豆麥稻,全年糧食不超過四萬石。

而子貢聲稱,他一個月,就能賺取比成鄉往年一歲總收成還多,就算賣到冬至就收手,也有二十萬石的毛利。

加上,成鄉今年推行的,是代田法的精耕細作,冬種小麥,夏種粟米,可以有兩次收成。有了漚肥、龍骨水車,溝渠水利加成,畝產能增加到一石半左右。加上混種了高產量的戎菽,歲收有希望突破十萬石大關!

二十萬加十萬……

趙無恤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知瑤之謀給他帶來的陰霾也逐漸消散,他現在覺得,自己半年前在趙鞅面前號稱要讓成鄉上計翻倍,實在是太過謙虛了!

……

在結束射禮回到家中後,晉侯午,乃至於諸卿都不約而同地發現,傍晚的饗食中,多出了一種潔白而細膩的粉食。

庖廚根據購買麥粉時商賈附贈的簡冊,將其做成烤餅、饅頭、韭葉水引餅等食物,口味極佳,可以作為主食,代替難嚼的粟米麥飯。

多數貴族們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這種新食物,雖然雍人抱怨價格有點小貴,但貴族希望的是食不厭精,對此可不在乎,他們點名,日後就吃此物了!什麽?自己家的封地做不出?那就繼續去粟市上買!

所以,當趙無恤一行人去市上觀看時,發現子貢的攤位前依然被圍得水泄不通,諸卿大夫都派了人來搶購麥粉,甚至一位國君身邊的寺人也從虒祁宮中跑出來采買。於是,子貢本人只得一天到晚紮在粟市,忙得不亦樂乎。

見子貢只能遙遙拱手致意,都沒空隙出來說句話,趙無恤便只能朝他揮了揮手後掉頭離開,剛剛由魏駒差人送來的《絕秦書》抄本,也只能日後再找機會交予子貢了。

他也不由感慨,子貢現在只是個做小本生意的年輕商人,還不是日後富比邦國的天下巨賈啊。這類事情,應該早些培養幾名同宗的助手出來幫忙才行,希望自己安排在他身邊的人手甲季,能學到子貢貨殖之術的十分之一罷。

晉國的貨幣經濟沒有齊國發達,多數士大夫還是以粟米作為交換物。在下宮邑市時,成鄉麥粉大概三日才能賣得一千多石粟米,新絳則是日入千余石,若是統統運走,每天至少要十輛大牛車,也是件麻煩的事情。

但在子貢的建議下,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獲得的粟米不用擔心沒處存放,直接拉到牛馬市換取牛馬等牲畜。那裏是趙氏專斷的領域,見是自家人的商賈過來買賣,甚至還能打折,所以牛馬價錢和下宮周邊相差不大。

雖然打著趙氏名號,一般宵小不敢來惹事,但防人之心不可無,趙無恤點了甲季為兩司馬,帥一兩更卒在市上保護子貢和貨物。虞喜則專門帶著輕騎士少年們,負責押送麥粉到新絳,又從新絳押送牛馬、糧秣、錢帛回成鄉。

因為要到七月份的秋祭時,趙無恤才會作為助祭人進入虒祁宮,所以他還可以回成鄉去呆上一月。

他想了想,又囑咐也在子貢身邊做事的原下宮圉人虞駢,讓他每日在國君的寺人前來采買時,都不許收其錢帛,免費贈一石最好的白麥粉給那寺人。並且,別忘了遞送點小恩小惠,讓寺人回去後能夠強調,這是趙氏庶子無恤獻予國君的貢物。

和前世一樣,人情禮節需要時不時維持,若是能讓晉侯午在每天吃飯時都能感受到趙無恤的“不忘君父”,那他在之後一個多月裏,對趙無恤的印象就不至於冷淡下去。

“對了,那個出宮采買的寺人叫什麽?”趙無恤隨口問了這麽一句。

“稟君子,小人和他閑聊了幾句,他祖上來自衛國寧氏,叫寧致遠……”

離開市坊時,趙無恤還和範氏的車駕錯轂(gu)而過,於是他和範嘉又對了一次目光,倒是沒有發生狗血的沖突,反倒相互微微點頭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