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無私無求

寫下文字之後,吳中元施出瞬息千裏將石板送走。

在此之前他曾經多次來過這裏,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唯恐引起忙碌於田間地頭農人的注意,但這次他沒有立刻離去,原因有二,一是他已經定下了歸期,遠古時期不會再傳來消息了。二是他不知道接下來該往哪裏去。

人都需要歸宿感,沒有歸宿感人就會感覺孤獨,但歸宿感存在的同時對自身也是一種限制,沒有歸宿才是最終的歸宿,沒有歸宿到處都是歸宿。

經過了長時間的觀察和積累,兩個元嬰的人格已經豐滿完成,只是不曾分離出去,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他已經很少說話了,確切的說是很少與別人說話了,更多的是自己與自己說話,幾個人格之間偶爾也會互相對話。

此時他的本命元神正在思考接下來去哪兒,而另外兩個元嬰的神識則分別在思考另外兩個問題,左元神在思考分明已經觸摸到了更高層次的天花板,為什麽始終無法突破,就差一點點了,但還差一點點,到底差在哪兒?而右元神則在思考要不要為世人留下點兒悟道心得,讓世人多些豁達,少些困惑。

站立片刻,吳中元右手微擡,延出靈氣凝聚土石平地起碑,碑高三丈,寬兩丈,偌大的石碑只有七個字,“己所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是他留給世人最後也是最大的忠告,希望別人跟自己一樣,是世間所有煩惱的源泉,自己是個癡情種,就希望對方也跟自己一樣癡情,結果對方不是,自己就會失望痛苦。

自己是個聰明伶俐的人,就希望身邊的人跟自己一樣聰明,結果對方不是,自己就會失望痛苦。

自己是個有禮貌有修養的人,就希望其他人也跟自己一樣有修養有禮貌,結果對方言語粗俗,自己就會失望痛苦。

自己是個幹脆利索的人,就希望別人做事情也跟自己一樣幹脆利索,結果對方黏黏糊糊,自己也會因此失望惱怒。

自己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就希望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心存感恩,結果對方做不到,自己就會失望痛苦。

自己對朋友付出真心,就希望朋友也跟自己一樣講義氣,結果對方做不到,自己就會失望痛苦。

自己喜歡安靜,就希望別人都跟自己一樣,誰要是喜歡熱鬧,自己就會煩躁厭惡。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這是個置之四海而皆準的公式,是他悟道的最大心得,也是此前任何人都不曾觸及的角度和高度,不要希望別人跟自己一樣,不要對別人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別人不一定能做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別人也不一定會喜歡。

世界之所以精彩,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要豁達灑脫,一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被傳為千古佳句,實則這句話的格局並不高,我願將心向明月就足夠了,至於明月照哪裏那是明月的事情,奈何明月照溝渠,怎麽聽都透著一股子幽怨和矯情。

做好自己,自己就會對自己給予肯定,沒必要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對待工作認真,對待領導忠誠,對待愛情專一,對待友情真誠,對待父母孝順,對待子女慈愛,所有這些難道是建立在對方給予自己回報的基礎上的嗎?如果是,請反省自己,自己並不高尚,只是希望進行對等的交換罷了。

天道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但如果只是自己明窺天道,一點兒也不告訴別人,那就成了孤芳自賞,獨善其身,這麽做格局可不高,為了讓世人能夠理解,只能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對天道進行描述,盡管不是百分之百的精準,至少他們能懂,如果他如實講述天道,誰也聽不懂。

自以為是幾乎是所有人的特點,吳中元雖然留下了石碑,卻並不奢望所有人會因此受益,甚至會有一些人對碑文嗤之以鼻,但他還是留下了石碑和碑文,他畢竟在現代生活過,總要留下點什麽,能幫一個是一個,能叫醒一個算一個。

三丈幾乎是三層樓的高度,他之所以留下這麽巨大的石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引起世人的重視的,還是希望世人能少些煩惱的,盡管世人並不知道留下石碑的人是誰,而他也並不需要別人感謝他,他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認真工作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請不要怨恨。

如果朋友需要幫助時你傾囊相助,而你需要幫助時朋友卻推三阻四,請不要寒心。

如果對父母孝順有加,而父母卻偏愛其他子女,請不要郁悶。

如果你對愛人掏心掏肺傾其所有,而愛人卻移情別戀,始亂終棄,請不要悲傷。

不要因為被無情的辜負過,被狠心的傷害過,被卑鄙的算計過,就變成無情,狠心,卑鄙的人去辜負,傷害,算計別人,人生總會遇到狗,不要因為被狗咬過就變成狗,世上還是人多,只要不變成狗,遲早會遇到人,那才是同類,那才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