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好日子

對山東的百姓來說,眼下,倒是真不至於為日子太擔憂。雖然打了一場大仗,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並未因此就變的糟糕。整場戰爭的開支,實際是由山東省正府承擔,並未轉移到普通人身上。

即使身處交戰區域的百姓,只要沒被東洋人找到,身家性命還在,生計就不會變的多艱難。被毀壞的房屋,由山東省正府給款補償,享受長達半年的救濟糧款,同時免去三年田租。

由於這一帶的大部分土地屬於趙冠侯家屬,這些命令得以順利地推行,由於大批復員軍人擔任村幹部,也能保證命令順利實行下去,不至於在基層打折扣或是能陽奉陰違。

如果不是山東之前細化了戶籍管理制度,在這種福利吸引下,怕是會有很多人會把自己的戶口改在膠東,去享受優惠政策。另外一些拒絕轉移者,大多受害,其名下的田地,也可以空出來,分給了這些服從命令的百姓。

原本住在膠東的中產階級或是富人,其損失的財產,在搬遷之前已經做好登記,損壞的部分照價給付。包括工廠的遷移費用,也是山東正府報銷。整場山東與扶桑的戰爭,沒有占用過多民力,戰後的重建,反倒刺激了市場,一部分百姓反而可以享受到因戰爭帶來的實惠。

除此以外,山東方面又有一項能為百姓創收的新項目出現:給洋人當長工。

到泰西從事一至五年不等的工作,每月即可得到八塊大洋的酬勞。這在眼下,絕對可以算做巨款。雖然對於出洋工作,且是戰區,有不少人心存抵觸,但是願意用命換錢的人從來不缺。山東又吸納了大批難民,鄰省的青壯也願意來山東找機會。是以,山東的就業壓力始終很大,一月八塊錢的大洋,足以讓大批外省來山東謀生者心動。

不同於招到工人,塞上船,然後什麽都不管的賣豬仔模式。經過與阿、卡兩國交涉,山東在海外專門設立了勞工派遣局,由在山東辦警務的王松擔任總辦,一幹留學生擔任協辦。在中國本土和泰西,都有派遣局的分支機構,既可以對工人進行統一管理,也可以幫助工人維權。

山東雖然沒有什麽理想,或是主義之類的東西感召,但是寬松的正策加發達的經濟,外加對知識分子的優待,足以吸引大批讀書人來投。何況,還有一個戀愛自有,婚姻自主的優待,大批不想被包辦婚姻的念書人,都把山東當做了桃花源。

這些人中,又以文科學生占了多數。他們搞工業未必在行,但是辦交涉,或是管理文牘,都不成問題。派遣局的成立,給不少學生,尤其是懂洋文,能與洋人交涉的學生制造了就業機會。

這批人中,大多有留學背景,對於海外並不陌生。由他們草擬的勞工權益保護合同,裏面保障工人權益的條款,比起在國內,可能更好一些,加上背後有山東官方背書,出洋工作,也並非是鬼門關。

比起地主家的長工,海外工作的收入更高,至於辛苦和危險……當兵的一樣要去拼命挨炮彈。不管怎麽說,當工人總比當兵安全的多,收入又未必少多少。洋人包吃包住包服裝,去海外搏一搏,能給家裏賺回數百塊大洋的家當,已經值得很多人賭上性命。

對於合同,勞動保護,工人懂的不多,大家只知道,給洋人當長工,不是送死。那一大堆文書,都是保證家裏可以拿到工錢,死了可以拿到撫恤,受傷殘廢可以得到賠償的保障。比起在家鄉做工,或許出洋的條件更好。

年輕膽子大且富有闖蕩精神的,以及一部分確實需要用錢的人,在招工處前排起長龍。看著招工處特別準備的白米粥,以及白面加棒子面摻起來的發糕,不少人產生了洋人夥食好,到海外也是這麽吃的錯覺,跟在後面排起了隊。

雖然他們知道,洋人付的工資是每月九塊大洋,派遣局要扣下一塊大洋作為使費。但是考慮到匯款的匯水,以及在海外,遇到糾紛都要靠這個衙門幫襯說話,這一塊大洋的真也就不去計較。

事實上,阿爾比昂每位工人支付的報酬,是每月十一塊大洋,另外兩塊,則由趙冠侯與經手的阿爾比昂員工兩下均分。隨著工人越來越多,兩方的好處就越來越大一幹阿爾比昂工作人員,都得到了好處,工作做起來,也就更有勁頭。

山東本土的工廠,亦處在忙碌之中,之前遷移的廠房,需要回遷,機器設備剛剛安放完畢,就要開足馬力生產。由於薪資待遇以及相關福利的優惠,山東算是共合技術人才的理想居住地,隨著戰前,山東推出技術人員、軍人以及正府工作人員退休制度後,吸引力更為提高。

即使這種制度被一部分人詬病為“培養懶漢的溫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正策一出,其他省分工廠主,就面臨很大壓力。自己要麽跟進,也實行類似的制度,要麽,就得坐視手下人的逃離。像是河南鞏縣兵工廠,即使是有大總統的關照,甚至拉了一連兵來值勤,也沒防住技術骨幹潛逃山東。只為了晚年有人給自己養老,就有的是人願意到山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