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江寧之行

江寧的情況,與北方大不相同,駐守此地的新軍統領徐紹貞,是前任大員李興銳一手提拔起來的,與張仁駿並不相得。再者,第九鎮的官兵識字率很高,軍中讀書風氣流行,警世鐘、猛回頭、葛明軍等讀物,幾乎到了公開宣講的地步。

南京本地,又有著各類體操學校、體育學校等民間軍事院校,其培訓的學員,因為有一定軍事素養,很容易被招募到第九鎮。但是這些學生,大多是傾向於學習泰西模式,反對君主制度,同情葛明黨乃至自身就是葛明黨人的軍官士兵數量極大。

自徐錫麒刺恩銘,到安慶起義,第九鎮的軍官裏,有不少人都卷了進去。朝廷對於第九鎮,也由重用變成了防範。如今國用不足,京城下旨,對南方各省新軍的軍餉重新計算,新軍減餉,舊軍加餉。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南方新軍裏,很出了一群葛明黨。

可是地方而言,給新軍減餉,士兵不滿情緒日高,搞不好會鬧出什麽亂子來。張仁駿身邊只有一支小隊子,力量有限,要防範第九鎮,就只有重用張員。不但槍炮開始優先裝備舊軍,就連軍餉,也是舊軍足額發放,新軍拖欠少發。如果舊軍欠餉,那證明新軍的欠餉更嚴重。

張仁駿嘆息一聲“我也是沒有辦法,兩江藩庫,向來是義善源代辦官款。其突然倒閉,部款無著,軍費也就受了影響。幾筆洋人的合同不能耽擱,只能先緊著洋人辦。好在兩江是餉源之地,等到過幾個月,總能找到錢莊代辦官款,解決問題。我所顧慮的,就是松江的市面如果不能得救,兩江商業大受影響,商號倒閉,則餉源之地,亦無餉可籌,那時侯局面就不堪設想了。”

張員倒是不以為然“制軍,我看也沒什麽關系,那些個商人就是群刁滑之徒,沒事就愛哭窮,永遠聽不到他們說自己有錢。其實讓他們自救就好,用多少款,攤派下去,誰不肯交就抓起來槍斃,一準有錢。依我看,真正該穩住的是農夫,我看古書說重農抑商,這話是沒錯的。想想金銀再多,也沒什麽用,還是糧食實在。一頓不吃,就要餓死人。米倉裏沒了糧,有錢也沒有用,當兵的不能餓肚子打仗。”

張仁駿搖搖頭“紹軒,你這書都讀的都不是地方,我都沒什麽好話說你,別打岔。”他又對趙冠侯道:“松江的事,絕對不是小事,牽一發而動全身,稍不留心,怕是就有一場大亂。可惜,朝廷在這個時候,偏又不發銀子……”

趙冠侯笑了笑“制軍,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我們為人臣者,只能盡自己的本分,但盡人事各必聽命,至於事情將來到哪一個地步,不是我們所能預料的,有心而無力,徒喚奈何。江寧的市面可還好?”

“目前還勉強可以維持,可是其他地方就難說的很了,你也知道,義善源、源豐潤涉及到東南各個行當,它一倒,扯耳腮動,誰又能獨善其身?就是你的山東,或多或少,也要受一些影響。所以,這正元銀行要緊開起來,一定得把松江穩住。整個東南就是一個病人,松江就是病源,不控制住病源,這病,是醫不好的。所以,你在松江只管放手去幹,需要什麽公事,你就讓手下人來投遞,不需要親歷親為,你的手下來,我沒有不批的道理。至於有人掣你的肘,你只管說,我指名嚴參,絕不姑息。就像那個劉燕薊,我已經給朝廷上了奏折,兩江絕對不歡迎這個人來,來之後,我也要退回去。至於劉燕北,這個人我來幫你辦,我這次不參他一個充軍發配,我把名字倒過來寫。”

大金此時,地方督撫已經有權限對抗朝廷敕令,乃至於拿著朝廷吏部發的告身,若是與督撫不諧,也未必一定能上任。張仁駿說這話,也不是無的放失。

正事談完,趙冠侯起身告辭,張仁駿道:“既然來了江寧,就先不要回去,不管怎麽忙,也要在江寧盤桓一兩日,好好帶著新婦玩賞一番,所需使費,記在兩江總督衙門的帳上就好。”

出了衙署,到了客棧裏。這裏距離夫子廟不遠,是專門接待來江寧辦理公事官員的仕宦行台。客棧布置的極闊,店老板用心鋪排,房間布置,家具陳設都很是氣派,符合巡撫的身份。可是陳冷荷的臉色不怎麽好看,等坐定之後,鄭重的對趙冠侯道:“你穿這身衣服……我不喜歡。我還是喜歡看你穿西裝,戴禮帽的樣子。”

“那容易,我回了松江,就把這身脫了。”趙冠侯邊說邊脫袍褂,換上隨身帶來的長袍馬褂,陳冷荷不像家裏其他女人,沒有伺候他穿衣服的意識,比之毓卿的架子還大。他只好自己動手,邊換邊道:

“為此官,行此禮,到衙門裏來辦事,總要穿公服,否則誰的面子上都不好看。你看張仁駿,他可以住西式大房,但是你要他脫了公服談事情,這成什麽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