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易撫(第2/3頁)

大批身著西式軍裝的金國士兵,挑著黃龍旗,提著步槍,四處搜索著殘存拳民。而在隊伍正中,巡撫專用的黃旗迎風舒展,上面寫著一個鬥大的“袁”字。

大旗之下,一個五短身材,矮胖的中年男子身著戎裝,手持軍刀,正是以候補侍郎身份護署直隸總督印信的袁慰亭,而在他身後,則是武衛右軍,一萬大兵。以武衛右軍入魯開始,宣布著山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官府方面前來處理洋人善後事宜的官員,是在兩天後到達抱犢崮的,來人身份並非是郭運生那種候補道員可比,而是山東當下第二號人物,官拜布政使的藩司張人俊。

他是當年北洋名臣張佩倫之侄,其叔本是清流中極有名望的健將,以善於本章搏擊而聞名於朝廷,與湖廣張香濤、寶廷、陳寶琛合稱翰林四諫。然官符不旺,於福建水師任上,吃了大虧,整個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一蹶不振再無作為。

張人駿為翰苑出身,先放鹽道,後轉臬藩,曾在兩廣當過布政,後與兩廣總督齟齬,改遷山東。其人於洋務上亦很精通,並不保守,也正因為此,與仇洋的毓賢便相處不來。這次劫車案,毓賢一開始就不讓張人俊參與,且有懷疑張人駿內通洋人之言語,以撫台而壓藩司,其日子自不好過。

可如今情勢陡變,山東易撫,他便一下由黑轉紅,與袁慰亭換了貼,拜了兄弟,在山東官場上,也就一飛沖天,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這次上山,與他同來的則是山東名將夏紹襄,他當年跟隨左季高征西,很是立了戰功,與洋人也曾見過陣,算是山東第一流的名將。乃至與整個抱犢崮的匪盜,對他也頗有些忌憚。

好在張人俊很是客氣,上山之後,就與趙冠侯先是密談了一陣,又去見了安德魯主教以及其他幾名洋人裏的代表,最後宣布,此次劫車事件,圓滿解決。抱犢崮山寨眾人,接受朝廷招安,編制、官職待拜見袁巡撫之後再做安排。至於對洋人的賠償安撫,也將由普、阿兩國領事,與袁巡撫會商後給出方案。

他來時,已經調撥了一列專車,專門用來將洋人送往目的地,而趙冠侯等人,也就坐這部車,前往拜見袁慰亭。

一聽到終於得了招安,孫美瑤總算長出了口氣,懸在抱犢崮頭上的那把劍,總算不用落下來,這些綠林人,也不至於和官府拼命了。夏紹襄年紀雖大,但精神矍鑠,絲毫不見衰老。與孫桂良聊了幾句,便特意說道:

“毓撫台,其實是給我下了令,要把你們這蒙陰各路山寨,都掃蕩一空的。我心中亦不願與你們硬戰,搞的玉石俱焚。可是身為軍人,自當服從軍令,不能違抗,多虧趙大人及時電奏朝廷,陳說利害,朝廷復來電諭不得輕舉妄動,才免了一場大禍。”

他想起之前毓賢的指揮,頗有些不以為然,但此時他已罷官交部議處,再說些什麽,未免有落井下石的嫌疑。只說道:

“他被身邊的人糊弄了,行事上有些冒失,可是你們自己,也有不檢點之處。可知,洋人差一點就要進犯整個山東,若真到了那一步,你們就是咱山東的罪人!以後既然成了朝廷經制之師,就該嚴守軍紀,切不可故態復萌。”

孫桂良與他打過交道,心中著實忌憚這員老將,聽他話裏並無惡意,實是指點,也就要緊著點頭稱善,不敢多說一句。

等到上了火車,張人俊將趙冠侯請到自己車廂內,態度上很是和藹,並沒有什麽架子。他是翰苑中人,趙冠侯這種武將,按說是放不在他的眼裏。可是他的神態間反倒是很是謙恭,倒是會做人。

兩人敘談之下,趙冠侯才知,就在這幾日抱犢崮之行期間,山東局勢幾度變化,一度幾至不可收拾之局面,卻最終轉危為安。他於李曼侯爵處所發電文,成了起到關鍵作用的一步棋。

自從劫車案發後,京城裏各國使團輿論大嘩,克林德為代表的公使團幾次向金國總辦各國事務衙門提出抗議,阿、普兩國,皆有些激烈言論拋出。扶桑公使小村壽太郎更是在公使會議中提出,由於金國方面沒法保障鐵路暢通,建議將山東鐵路路權從金國朝廷手中奪回,交由各國共同管轄。

這個提議得到各國公使支持,紛紛向朝廷表示,如果人質事件不能得到妥善處置,則山東一省的路權,將由各國共同監督,以保障此類事件不再發生。這種提議,形同劫掠,金國朝廷自然不能答應,可是一旦人質遇害,路權不交,怕是頃刻間就有戰禍。

隨後趙冠侯自山東發來的電文,先闡坎離二拳之害,後言毓賢幾方掣肘,多有破壞,甚至將前來談判的人關押,幾欲殺害等事,最後又說了普魯士已經做好戰爭準備,意圖占領整個山東,這便堅定了朝廷裏易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