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永興之戰(七)(第2/3頁)

李孝恭當即道:“既然如此,我們現在開始行動,命令所有士兵將幹糧上繳,我今晚就率軍西去。”

三人一起施禮,轉身退下去了,李孝恭叫住了黃君漢,“黃將軍稍等片刻。”

黃君漢停住了腳步,李孝恭走上前默默注視他片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自己保重,希望將來我們不要在戰場上相見。”

黃君漢眼睛有點紅了,他想說點什麽,卻一句話說不出來,李孝恭笑道:“我心裏明白,你不要再解釋了,我完全理解你的決定,如果我不是姓李,或許我也會和你一樣的選擇。”

“殿下保重!”

黃君漢跪下深深行一禮,起身便大步離去……

當天晚上,唐軍兵分兩路,李孝恭借口從西面渡河,帶著了所有的糧食,也帶走了兩萬嫡系軍隊,而黃君漢則率六萬南郡之軍繼續留在唐軍大營。

就在李孝恭走了兩個時辰後,黃君漢派一名心腹將領渡河前去向隋軍投降。

隋軍大營中軍帳內,張鉉和房玄齡聽完了黃君漢心腹請求投降的表述,不由面面相覷,這個結果兩人確實都沒有想到,李孝恭居然丟下六萬南郡之軍西撤了,不用說,李孝恭帶走看所有的糧食,留下數萬陷入絕境中的士兵給他們。

張鉉隨即令人將黃君漢心腹先帶下去,他問房玄齡道:“軍師怎麽看此事?”

“此事應該不會作假,只要我們謹慎一點,他們根本沒有機會,關鍵是殿下願不願意接受黃君漢的投降,或者說願不願意接受這六萬軍隊,微臣覺得這才是關鍵。”

張鉉沉思片刻道:“坦率地說,我能理解李孝恭做出這個決策的艱難,因為放棄六萬南郡士兵,也就等於徹底放棄荊州南部從長江到南海的遼闊疆域,李孝恭一定會因為這個決定而遭到李淵的嚴厲懲處,相信他本人也明白這一點,只是他已經沒有選擇余地了。”

“殿下是接受投降了?”

“為什麽不接受?”

張鉉笑道:“李孝恭的這個決定同樣會讓我們順利拿下江夏乃至整個荊北,不費一兵一卒。”

房玄齡也醒悟過來,一豎大拇指贊道:“還是殿下看得透徹!”

……

當天晚上,張鉉便和黃君漢達成了投降的具體細節。

天剛剛亮,一隊隊的唐軍士兵走到富水岸邊,將兵器和盔甲放下,隨即到西面十裏外渡河北上,接受隋軍整編,這便是最關鍵的一個細節,降卒和兵甲必須徹底分開。

盡管投降的決定對六萬唐軍而言來得非常突然,但並沒有引起唐軍士兵的抵觸或者憤怒,相反,當黃君漢告訴眾人,齊王殿下已經答應將他們全部遣返回鄉和家人團聚,大營內頓時響起了一片經久不息的歡呼聲。

糧食斷絕,戰爭意志已經消失殆盡,已經沒有人再願意為唐朝賣命了。

西面十裏之外,從富水河口駛來的二十艘兩千石大船成了臨時渡船,將一船船投降的士兵運到北岸,便立刻被隋軍騎兵帶去臨時戰俘營。

每一次被帶走的降卒都不會超過兩千人,這也是處理降卒的常用手段,在投降之處降卒情緒往往不穩定,大量降卒聚集容易造成動亂或者嘩變,所以必須要嚴防大量降卒聚集。

張鉉騎在戰馬上,和數十名大將一起注視著降卒渡河,而徐世績則負責率軍去收繳堆積在岸邊的大量兵甲。

這時,幾名隋軍士兵將黃君漢帶著張鉉面前,黃君漢單膝跪下道:“黃君漢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望殿下收錄!”

黃君漢在歷史上也是一員聲名顯赫的唐朝名將,不亞於屈突通,在投降唐朝之前,黃君漢在襄陽郡做了十年的鷹揚郎將,他同時也是黃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世代官宦,祖孫三代在江夏和襄陽一帶擁有極高的聲望。

盡管他和李孝恭的個人交情很深,但鳥擇良木而棲,黃君漢已對唐朝失望透頂,這一次是他真心誠意地投降北隋。

他的斷臂求生之計雖然幫助李孝恭順利撤離富水,但同時也斷送了唐朝滅蕭銑的所有戰果。

張鉉翻身下馬,將黃君漢扶起,誠懇地說道:“黃將軍能帶領數萬士兵放下武器,結束戰爭,為荊州民生恢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我會銘記於心,希望我們為了天下蒼生的安寧和平早日到來而共同努力。”

“卑職能跟隨殿下,乃平生之幸也!”

張鉉當即封他為將軍,賜爵武昌縣公,又令手下親兵帶他先去大營休息,黃君漢沒想到自己能獲得如此高位,他簡直喜出望外,再三拜謝,這才跟隨張鉉親兵向隋軍大營而去。

這時,一頭霧水的羅士信在一旁低聲問房玄齡道:“軍師,卑職著實有些不解,這個黃君漢武藝平平,名聲也不大,更沒有聽說他有什麽驕人的戰績,為什麽大帥卻如此看重他,竟然給了他將軍和縣公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