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5章 戰和之爭

浿水灣的一場大火使平壤城籠罩在一種惶惶不安之中,就連孩子都知道隋軍在海灣再次登陸了,城頭上的將士更是提心吊膽,不知什麽時候隋朝大軍就會兵臨城下。

隋軍從浿水灣登陸無疑是高明的戰略,它牽制住了集結在平壤一線的高句麗軍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無法北上迎戰南下的隋軍陸路之軍,在某種程度保證了隋軍能從陸路順利南下。

此時的高句麗經過兩次戰爭,國力疲弱,人口銳減,軍隊已不足五萬,在第二次和隋軍的戰爭中,高句麗自知必敗無疑。

為了自保,他們不惜將隋軍遺留的三十萬件兵甲送給突厥,只懇求突厥能出兵南下,牽制住隋軍東征,但不料兵甲在半路意外失蹤,突厥出兵的希望也化為泡影。

就在高句麗上下極為悲哀之時,隋朝內部卻發生了動亂,隋朝權貴之一的楊玄感在中原腹地造反了,聲勢浩大,迫使集結在遼東一線,正準備大舉進攻的數十萬隋軍不得不迅速撤回河北,也由此拯救了絕望中高句麗。

高句麗舉國歡騰,甚至有人提出和楊玄感結盟,助楊玄感攻滅隋朝。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高句麗的興奮還沒有消退,楊玄感的造反便被撲滅,隋軍第三次對高句麗的進攻也不期而至,使高句麗舉國上下再一次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作為高句麗的都城,平壤雖然受國力所限,占地並不大,周長只有三十裏,但高句麗畢竟建國六百余年,在平壤定都也超過了兩百年。

在高氏王朝兩百多年的苦心經營下,平壤城氣勢壯觀,各種恢弘的建築比比皆是,而且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各種飛檐鬥拱,亭台樓閣,看起來和中原城池並沒有什麽區別。

在平壤城北門附近有一座占地近百畝的大宅,這裏便是高句麗第二重臣權桓的府宅,權桓官任大對盧之職,也就是宰相,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卻是掌握在淵太祚手中,權桓在朝廷中並無實權。

但權桓卻有很大的勢力,他世代被封為東部大人,平壤以東的千裏之地都是他家族的勢力範圍,所以盡管權桓手中無權,卻在朝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連淵太祚也不敢過於輕視他。

此時,在府宅後堂,權桓穿著一身寬大的袍服,神情緊張地聽一名報信兵的匯報,他很擔心自己長子權文壽的生死。

“啟稟大人,長公子目前就關押在隋軍軍營內,他目前平安無事,也沒有受傷,他懇請大人早日和隋軍議和,這樣隋軍就可以將他釋放!”

說完,報信士兵將一封信呈給權桓,權桓一眼便認出了信皮上的字跡,正是他兒子的手書,他攤開信匆匆看了一遍,頓時一顆心放下了,兒子真的平安無事。

他背著手在房間裏來回踱步,雖然五千將士被隋軍全殲,無一活命,但權桓壓根就不關心這些將士的死活,在他心中,就算十萬將士也比不上他的一個兒子重要,況且還是他的嫡長子。

他知道自己改怎麽辦,可是這樣一來,他和淵太祚的矛盾就要徹底公開了。

就在今天上午,平壤得到一個消息,淵太祚的三子淵武寧不幸在遼東城附近被隋將所殺,淵太祚悲痛萬分,強烈要求和隋軍決戰,並且揚言,朝中誰敢主和,誰就是他淵太祚的敵人。

偏偏這個時候自己兒子被隋軍俘虜,權桓知道,要想保住兒子的性命,只有兩個辦法,要麽和隋軍議和,要麽用隋軍戰俘把兒子交換回來,但十幾萬隋軍戰俘都在礦山做苦力,由淵太祚掌控,淵太祚願意給自己一部分戰俘嗎?

沉思良久,權桓決定進宮先和王上談一談此事。

“傳我的命令,立刻備車,我要去王宮!”

……

嬰陽王高元年近五十歲,他是在隋朝滅陳次年即位,隋文帝冊封其為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郡公、高麗王。

在十幾年高句麗王上的生涯中,高元是在美酒和美人中度過,高句麗的朝政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莫離支淵太祚手中,高元只是徒有其名的王上。

長年紙醉金迷的生活摧毀了高元的健康,他身體臃腫,起色晦暗,臉上仿佛被馬蜂蜇過一般,腫得面目全非,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盡管身體顯得十分疲憊,但高元心裏卻很明白,隋軍數十萬大軍將第三次進攻高句麗,兵臨城下,如果再打下去,高句麗就要亡國了。

高元從一開始就極力主張向隋軍求和,但淵太祚和乙支文德卻堅決主張戰爭,讓他的呼籲失去了效果,高元心中極為不滿,王宮內,高元正在聽取權桓的勸說。

“王上,我們城中的軍隊已不足五萬人,如果再打下去,我擔心不僅是隋朝將把我們滅亡,真正居心叵測的卻是新羅,他們占據了肥沃的漢江平原,野心已經開始膨脹,一旦我們實力消亡,就算隋朝最終放過我們,新羅人也一樣會出兵北上,那時我們拿什麽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