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 巍巍秦風 第十章 決戰匈奴(第2/4頁)

扶蘇點了點頭道:“子房所言極是,我們這些人在世之時,為後世子孫打下百年平安這當然非常重要,否則豈不讓我等枉來世上走一遭!但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其實最要做的是給後世子孫留下一種精神:一種開拓進取,永無止境的精神;一種能文尚武,全面發展的精神。只要這種精神永存,即使我們都故去了,即使後世子孫中再難像今天這樣群賢雲集,但憑借我們中華民族的整體實力,我中國無論是什麽朝代,都將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家!朕想,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即使兩三百年之後,中國改朝換代了,秦不存在了,但我們在座諸位卻依然可以名垂青史、輝煌千年!”

諸人聽得熱血沸騰,中國人最重榮譽,這名垂青史、輝煌千年的蓋世榮譽是多麽的誘人啊,頓時讓諸人鬥志昂揚、躍躍欲試!

李信是急性子,面紅耳熱地道:“陛下放心,臣豁出去這百來斤,也要給後世子孫看看他們的老祖宗是多麽的英勇無敵!這次不打得匈奴流血最後一滴血,臣絕不收兵!”

諸人聞言大笑,扶蘇亦笑道:“李將軍真是勇將也,很好,有這種精神就難取勝!現在,諸卿商議一下,我軍應采取何種策略與匈奴展開這一場生死決戰?”

眾人頓時仔細地看著扶蘇身後那一幅巨大的地圖,開始默默思索起來。

不久,張良出聲道:“陛下,臣講一講總體的戰略!”扶蘇笑道:“好,那朕和諸卿洗耳恭聽!”

張良起身,來到地圖之前,眾人的目光亦隨之變動!

張良沉聲道:“匈奴三部之中,現在是王庭一支獨大,大概有十四萬左右兵力,左部六萬,右部五萬,實力已經大為削弱,幾乎被我國打回到冒頓即位之初的原形!根據其兵力部署情況,臣的用兵之意是這樣的:

匈奴右部有月氏人出兵十萬牽制,在重利的引誘下,這些月氏人必然十分賣力,所以,這匈奴右部五萬騎兵基本上沒有可能回援王庭。不過,考慮到月氏將領那比較低劣的本領,雖然兵多,也難以保證萬全,故臣建議調‘破軍’鐵騎進入高闕以北陽山之中埋伏。如果月氏人取勝、擊滅匈奴右部,那‘破軍’就不必出動;如果月氏人不幸被匈奴右部擊敗的話,匈奴人以少勝多,要付出的代價恐怕也是非常慘重的,‘破軍’這時要做的是:立即迅速出動,晝夜北突,一舉將殘存的匈奴右部徹底擊滅,避免其回援王庭或轉向東南截斷北原以北我軍主力糧道!

匈奴重建的左部實力不過六萬人,比右部稍稍強了一些,但聚集在燕地的我軍輕、重騎兵就達到十二萬人,遠遠超過了匈奴的實力。憑韓將軍的用兵之能,取勝自無任何問題,不過,卻是用不著全部出動。我建議,只動用輕騎兵五萬、重騎兵一萬,但所有馬匹都帶上隨征,這樣每人就擁有四匹戰馬,機動性大大增強,比匈奴只強不弱;又因為這些戰馬都提前一個月喂食了粟米,體力非常強健,而且現在正是秋肥馬壯之時,所以可以輕易追擊到匈奴左部主力,與其決戰!如果韓將軍動作快的話,說不定擊滅完匈奴左部之後,還可以乘勢向王庭方向運動,策應我中軍主力大軍!

最難對付的就是匈奴王庭主力十四萬人,目前我軍在北原待命的輕重騎兵有十三萬,鹹陽有重騎七萬、輕騎五萬,還有五萬新式步兵,這樣可用於對付匈奴王庭之兵就可達到三十萬人。但我國目前的實力支持不了這麽多兵力的北征,所以臣和諸將商議後,決定只動用其中一半兵力,即輕騎十二萬、重騎三萬,以蒙恬將軍的用兵才能,這樣的兵力足夠了。而且我軍現在的馬匹數量,正好可以保證這十五萬騎每人四馬的水平;同樣,這些馬也提早一個月喂食了粟米,保證了戰馬有充足的體力進行漫漫征途!而亦適用於草原征戰的新式步兵由於機動性稍嫌不足,不適宜此次長距離與匈奴主力進行周旋、鏖戰,所以他們不隨同出征,但是做為後勤部隊,保護糧道的暢通還是非常合適的!

由於這次北征的目的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之患,所以不達目的是不能隨便收兵的,這樣,對我軍後勤補給的要求便非常之高,臣也做了兩手準備:一、責成各軍將領盡量以戰養戰,奪取匈奴人的馬匹、牲畜做為給養,盡量少依靠國內補給;二、保證蒙恬一路軍的後勤補給任務的兵力將達到三十萬人,動用了九原、關中、巴蜀大量的步兵、人力和物力;保證韓信一路軍給養的有十五萬人,主要從燕、齊、趙三國就近補充。

臣考慮過了,如果蒙恬、韓信兩位將軍在三個月內能夠解決戰事,並且有三成左右的補給靠以戰養戰的話,我國的國力還是可以承受的。不過,經此一役後,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匈奴,恐怕我軍至少三年內都不可能再有大規模北出塞外的能力了,這一役將要動用的國家資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