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荊楚烽火 第十章 渡河一(第2/3頁)

在蒙武的心目中:蒙恬雖然曾率軍十萬獨當一面過,但在他這個父親的眼中,他仍然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孩子,長輩面前,哪有他說話的余地!尤其是質疑王翦和扶蘇這兩位位高權重的大軍統帥,很有可能導致殺身之禍!所以不由得立時申斥了蒙恬!

蒙恬聞言愣了一愣,意識到了什麽,有些委屈地低頭沉默起來。只是嘴巴撅得老高,顯然雖然懼於父威,但心裏卻是不太服氣。

蒙武的心思和舉動,扶蘇和王翦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二人不由得互視一眼,暗暗而笑。

王翦笑著對蒙武道:“蒙將軍,這可不是你家,不要擺出父威嚇孩子嗎!小蒙將軍,有話就說吧!老夫老了,以後可就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了!”

“是啊,我們在軍中可不能搞一言堂,不讓別人說話啊!”扶蘇也笑了。

蒙武聞言無奈道:“既蒙大將軍和君上見允,就讓他說說吧,但願不是什麽荒唐的主意!”

蒙恬聞言有些不滿地看了看父親,有些委屈地款款而談道:“項燕非等閑之人,他手中握有二十萬楚軍,只用了五萬來守衛防線,另有十五萬做為機動主力,可見很可能對我軍分兵渡河早有防備。

如果項燕一旦識破我軍聲東擊西之計,以少量兵力牽制我軍佯動部隊,而用其大部對我軍主力來個半渡而擊的話,王老將軍的安排就正中項燕的下懷!我軍雖然未必大敗,卻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擊敗項燕了!”

眾人聞聽亦覺有理,扶蘇問道:“那蒙恬將軍有何建議?”

“實則虛之,我看項燕很有可能識破我聲東擊西之計,那麽不妨再添一路奇兵。趁我兩路主力都與楚軍激戰時,偷渡淮水,奇襲昌平,一舉端掉楚軍的老巢!”

眾將聞聽一時陷入沉默,都在思考蒙恬的計策。

不一會兒,蒙武嚙了嚙牙道:“大將軍,君上,此計雖妙,似乎仍有些行險,最重要的是分散了我軍的兵力!”

王翦卻看了看扶蘇,目光中流露出垂詢的意識,扶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蒙恬的計策。

於是,王翦微笑著對蒙恬道:“小蒙將軍的計劃老夫和武安君都認為可行,不知小蒙將軍可敢擔此大任?要多少兵馬?”

“末將願意,有兩萬精兵足矣!”蒙恬信心滿滿地道。

扶蘇聞言有些猶豫,覺得人數有點少,便出言道:“蒙恬將軍,本君麾下尚有百余‘狼牙’奇士,極善夜間偷襲,登高渡遠,也交由你一並指揮如何?”蒙恬聞言大喜道:“謝過君上。這樣一來,未將就更有把握了!”

王翦笑道:“好吧,就這麽定了!你就在軍中選兩萬精兵,做為奇襲昌平之用吧!”

眾人見大策已定,便再討論了一下執行作戰方面的細節,制定了完整的進攻計劃。

王翦、扶蘇自率二十五萬主力利用暗夜在石磯渡河點潛渡,由於兵力強大,基本很難瞞過楚軍耳目,所以被發現後立即轉為強渡,渡河成功後,主導攻城。

以蒙武率兵力十三萬人隨後在昌平左方十裏處強行渡河,並擴大聲勢欺敵,使敵判為主攻點。

蒙恬率二萬精兵,攜帶攻城器具,利用兩軍激戰之際,潛行渡河攻城。

計策已定,眾將便立即回營,開始積極準備起來!

……

二十五萬秦軍聚集在石磯渡口,趁著夜幕進行著龐大而嚴密的準備工作:岸上,人來車往、忙碌豐常,但都是月光下靜悄悄地進行,根本看不到幾只火把;河岸邊,一條條船只整裝待發,一只只木筏載滿軍士,隨時可以待命出擊!

扶蘇和王翦站在河岸邊的一處小丘上,靜眺遠方:此時,月黑風急,淮水浪大,實在並不能算是適合渡河作戰的好天氣。但優點卻是可以欺敵,天氣壞會使敵人監督警戒更為困難,而且會產生錯誤的安全感。

扶蘇看了看天色已經不早,對王翦道:“老將軍,已經二更了,出發吧!”王翦也看了看天色和準備工作,點了點頭道:“可以,傳令出發!”“喏!”親兵們飛速奔下小丘,至軍前傳令!

接到軍令,停泊在岸邊數以千計的大船、木筏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河岸,向著南方急馳而來。

漆黑的夜幕中,江風呼嘯著卷起一朵朵巨大的浪花,在江面上咆哮著、翻卷著,激起點點銀白色的珍珠。秦軍將士在腥濕的江風中很快全身上下就被淋濕了,但眾人都不敢出聲,只是握緊了手中的刀槍,準備隨時躍岸廝殺。

大江之上,一時只有“碰碰”的浪擊聲和“嘩嘩”的劃水聲,幾乎靜得聽不見秦軍的呼吸!

漸漸地,巨大的船隊駛過淮水的中央,在洪流的奔騰下奮力地向南岸掙紮著。對岸楚軍的陣地上,仍然是那幾盞燈火在濕潤的江風中四下搖擺著、忽隱忽現。一切都是那麽的正常,楚人們根本沒有發現江面上千帆竟渡,洶湧而來的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