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趙國忠魂 第三章 邀戰(第2/3頁)

李牧見信一時默然,雖然俊秀英武的面容沒有什麽變化,但儒雅修長的臥蠶眉卻不禁輕輕一抖,顯示出內心也是極不平靜。良久,李牧微微一笑道:“久聞貴國公子扶蘇自小聰慧過人,頗有大志。今日觀其所書,果不負盛名!然秦國雖好卻不是李牧故國,趙國雖庸卻是李牧家鄉!雖天下有一統之大勢,但焉知不是我趙國所為!?所以,請貴使回報,就說:扶蘇公子好意,李牧心領了,只是李牧生為趙國人,死為趙國鬼,恕不能從命!”秦使早知如此,聞言苦笑一聲道:“好,小人一定帶到,告辭!”“不送!”

秦使去了,一直在旁冷眼旁觀的司馬尚慨然一笑道:“大將軍真的認為我趙國能夠統一七國?”李牧也苦笑一聲道:“此言騙自己都騙不過,如何可以瞞得過他人!?目下秦國國勢之強,當世已無敵手,而我趙國朝野之形勢不說也罷,但我等身為趙國臣子,理當盡人臣之責而已!”

司馬尚長嘆一聲道:“你我這把老骨頭不知還能撐得幾年,你我二人故後,還有何人可以阻擋秦國大軍橫掃六國!?而看起來,這位扶蘇公子年紀雖小,未來卻也可能是極為精明的一代英主啊!”李牧聞言默然,一時無語!

……

不久,信使回報扶蘇和王翦等人,將李牧言語轉述,眾將聞言一臉早知如此的表情。王翦撫須一語道:“李牧,忠義之士也,不可說!”扶蘇也長嘆一聲道:“心意已盡,既然不受,便該動手了!”

都尉羌隗道:“公子欲如何破之?”扶蘇想了想道:“欲破趙軍,當先破其勢。趙國遊騎精於天下,屢破我軍,趙軍倚為幹城。若能大敗其遊騎,必然能夠滅敵之威,長我之氣。王老將軍,我再書信一封與李牧,約他三日後,在灰泉山下,雙方各引三千精騎交戰!”王翦有些皺眉道:“自對峙以來,李牧向不肯與我軍正面大規模應戰,恐怕公子雖有此意,李牧卻未必肯應!”扶蘇笑笑道:“李牧此人表面謙和,內心裏卻是十分自負其用兵之能,只要激將得法,李牧必出!”眾秦將聞言面有疑慮之色。

扶蘇也不多話,當下再書一封,也未示與眾人便交與信使再次送往趙營而去。

……

是時,已至傍晚時分,李牧和司馬尚等將正在進行每日間例行議事時,忽然間親兵又報秦信使復來求見。李牧聞言眉頭一皺,雖頗有些詫異,但仍然保持著儒雅謙和的神態,微一點頭道:“請入!”

不一會兒,秦使再入,見李牧和諸將俱在,信使微微一笑道:“見過諸位將軍。李大將軍,我大秦扶蘇公子聽聞將軍回復後,心生敬意,有心與將軍在沙場一決雌雄。現有戰書在此,請大將軍過目!”說著便呈上了書信。

李牧接過一看,原本秀氣的臥蠶眉頓時立了起來,眼神裏激射出一股怒氣,儒雅的面孔也立時變成了殺氣騰騰的模樣,整個人猶若一尊戰意劇烈燃燒的戰神一般散發出巨大的氣勢和壓力,直逼得帳中諸將呼吸頓時明顯一促,而秦使也不禁心神劇震,雙膝禁不住微微地發軟。

‘戰神’就是‘戰神’,微微一怒的壓力竟也是如此的嚇人!

趙國眾將納悶:難道秦軍在書中用言辭汙辱大將軍不成?眾將憤怒,互視一眼,一齊拔劍而起,劍光一閃處,就要將秦使斬殺。

李牧一眼看見,急伸出右手,沉聲喝止道:“諸將休得無禮,還不各自歸座!”諸趙軍將領見李牧沉顏發令,不敢不從,只得紛紛歸座,而險險一腳踏進鬼門關裏的秦使卻禁不住嚇出了一身冷汗!李牧的面色也很快恢復了平靜,淡淡地道:“信使暫且退下,待我和諸將商議後再與你回復。來人,將秦使待下去好生款待,不得有誤!”“喏!”幾名親兵搶上,將秦使請了出去。

看著眾將領們一臉疑惑的模樣,李牧微微一笑,將書信傳示眾人。眾人接信一看,書曰:“扶蘇久聞貴國騎兵飄忽輕捷,勇悍無敵,為七國之首,但竊以為不然。古語雲:‘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我秦國鐵騎方才是天下之一,可笑世人皆不識耳。但究竟孰強孰弱,不比難以分曉,難服人心。扶蘇年紀雖小,卻也練有三千‘破軍’鐵騎,自以為強,欲與李大將軍親自比試一下。若大將軍懼我一個黃口孺子,或願將‘鐵騎無敵’之名拱手讓與我秦國,那麽此試便作罷。若大將軍要捍衛趙騎榮譽,就請三日後午時前兩軍各只遣三千鐵騎於灰泉山下決一雌雄。此次比試出自誠心,全以實力說話,決無詭計,天地為證——秦國王長子扶蘇拜上!”

諸將看完大怒道:“扶蘇小兒欺人太甚,區區一黃口孺子也敢小視我趙國鐵騎!比就比,難道真還怕了他們不成!”諸人一齊向李牧請命道:“請大將軍準許未將出戰,振我軍威!”李牧撫了撫額下的三縷長須,眼中精光閃動,卻不置可否地問司馬尚道:“司馬將軍,以你之意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