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走近秦軍 第一章 兵器(第2/2頁)

詟笑道:“公子持有大王令牌,自然有權知道,否則就是大將軍來也是無權知曉的。比例是這樣的,我們這裏有幾句俗話:

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

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

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

二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鑒遂之齊!

意思是說:六分金水裏面有五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那麽這種金水可以用來做鐘鼎之用,因為這種金水硬度較差;五分金水面裏面有四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可以用來鑄劍之用,因為這種金水的硬度和柔韌性都比較適中;四分金水時面有三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就可以用來做矛、戈、鈹、戟等長兵器,因這種金水的硬度比較高;三分金水裏面有二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可以用來做一些重兵器之用,因為他們的硬度更高;而五分金水裏同有三分青銅二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就可能用來做箭頭一類的小兵器了,因為這種金水的硬度實在太高了,根本無法做大;而二分金水裏面青銅和錫各占一半的話,就只能用來做鑿、遂等之用了,因這種金水的硬度最高,不能做其它的東西了!這些金水比例是我大秦的不傳之秘,以這種比例鑄造造出來的劍、戟等兵器鋒利甲於天下!”詟一臉自豪的說著,顯然十分的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驕傲!

“噢!”聽到這種歷史秘聞的扶蘇不禁暗暗點頭,扶蘇也在化學課程中學過:銅錫合金的話,錫的多少決定了青銅制品的硬度和強度,錫越多,青銅制品就越硬,但也變得更脆。而這精確的比例配合在現代更是得到了先進科學的有力驗證,而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這些寶貴的經驗不知是秦國多少工匠用多少年的心血才總結出來的啊,打敗六國的功勞也有他們的一份啊!

忽地想起了鐵這類金屬的用處詟還沒說呢,便問道:“那鐵水呢,一般用來做什麽?”詟笑了笑,不以為意道:“鐵水嗎,一般摻入一些其它礦石做成犁、鋤、鈀等農具了,我們秦國很少用鐵來做兵器的,主要是鐵太脆了,易斷易碎,不適合直接用於鍛造,就更別說用來制造兵器了。不過,在鐵兵器的制作上,關東六國比我們做的好些,但他們制做出來的鐵兵器和我們的青銅兵器一比,鋒利和耐久程度還是遠遠不如的!所以我們秦國才能以兵甲之利縱橫天下!”

“噢,原來是這樣!”扶蘇心中想道:看來現在鐵器的發展還是很不成熟的,對鐵器的利用也還處在生鐵的初期水平,可能還是不能提高爐火的溫度以至於此吧。估計要等到漢武帝時代可能才會發展出比較成熟的制鐵工藝,現在還早呢。至於現在什麽幹將、莫邪等神用的鐵也都不是一般的鐵,而用的是自然界中極少存在的隕鐵,根本不能大規模生產。記得據現代專家估計:爐溫一千度左右,鐵礦石被煉成熟鐵,但這種鐵太軟,可用性太差,沒有什麽實用價值;而用鼓風機再提高兩百度左右便得到了生鐵,一般的生鐵也只能用做鑄造一般的鐵制農具等,因為它太過脆易折,還是達不到兵器的標準。只有在生鐵的基礎上經過柔化、鍛造、淬火等工藝以後,才可以用來制造兵器。看來目前秦國鐵器的生產技術還處在生鐵這一階段,而關東六國則比秦先進一步,掌握了初步的對生鐵的精加工技術!

想到此,對各國兵器制作已經有初步了解的扶蘇點了點頭道:“那我們就去下一道匠房看看吧!”“遵命!”詟連忙走在頭前,給扶蘇眾人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