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龍蛇起陸

與蠻族之間的戰爭,從二月底的接觸戰,到三月初的大爆發,幾乎沒有任何的拖延,因為雙方原本也就已經做足了準備,不管是銳氣的比拼,還是物資的積累,至於調兵遣將、排兵布陣等,更是早就經過了不知多少次的推演。

南方的反攻,是全方位的,而蠻軍終究還是受到了占領時間太短、後方不穩的影響,雖然也組建了不少天孝軍,但是天孝軍的士氣,不管是與南方實行先軍政策的華夏軍,還是與順利改革軍制後的新軍(蠻軍),全都無法相提並論,更多的時候,只是用來送人頭。

雖然天孝軍本身的實力實在是不值一提,但在協助新朝管理百姓、鎮壓反抗的過程中,卻又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也正因此,以寧江在臨安重新組建的神武右軍、吞鵬軍為首的各路人馬,首先重點打擊的就是天孝軍,這也迫使蠻軍不得不開始收縮防線,長河北岸的武州和秦州,最先落入了華夏軍手中。

雖然在長河北岸,很快的就站穩了腳跟,但是在往前推進的過程中,依舊是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雖然運用上了火炮,但是缺少優良的戰馬,依舊是華夏一方最大的難題。南方江多湖多,水戰的作用極大,然則要想收復中原,騎兵終究還是難以缺少的要素。

而為了避開己方火器不如南方的弱點,神冊宗倍從一開始就定下了,以機動性更強的野戰為主的戰略,並不局限於一城一池的防守。

新朝以精銳騎兵來去如風的戰術,對於南方的華夏軍來說,的確是最為頭疼的事,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華夏一方因為火炮的使用,所形成的陣地戰、攻城戰的優勢,一些華夏軍往往還在路上,就受到了出其不意的攻擊,損失慘重,一些運輸中的火炮,也因此而落入了突然殺來的蠻軍手中。

臨安一方,對此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進一步實行先軍政策,同時對前線的將領,在定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後,就大量放權。在大的戰略上進行統籌,前方將領的具體戰術,基本上不進行過問,只在事後加以研究。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這樣的話由身為丞相的他,在朝堂上親口說出,因此也成為了前線許多將領隨時可以舉起的“令箭”。人數,原本就是華夏一方的優勢,只是以往,對於真正有才能的人掣肘太多,縱是名將也難以施展拳腳。

以尊華抗蠻為大旗,全民抗蠻,靠著人數上的優勢壓向蠻軍,再采用優勝劣汰的方式,對取得優異成果的將領、官員進行提拔,對其進行重點支援和補充,這樣的手段,的確是超出了新朝高層的預計。

在前期拉鋸戰的大量傷亡中,一些優秀的將領,也隨之脫穎而出。雖然,在朝廷上,也有文官對此做法強烈質疑,這樣下去,最後就算是平了蠻夷,日後也難免陷入群雄割據、一些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到那時,則蠻夷之禍雖止,諸侯割據難平。對此,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寧江的回答是……管它呢!

這副“我只管到掃平蠻夷,那之後的洪水滔天關我屁事”的態度,的確是亮瞎了許多人的眼。

然而絕大多數的人,實際上是看不到……或者說並不在乎那般“遙遠”的未來的,他們看到的是可以讓他們大展拳腳的舞台,心系天下的英雄、野心勃勃的野心者,但凡覺得自己有本事的,都希望能夠借著這個機會,或是一展生平所學,或是撈取更大好處,也正因此,大量的人投身於這劃時代的浪潮之中。

雖然給以了前方將領相當大的權利,但因為,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名義,控制著後方支援的眾多物資,以及整個朝廷的運轉,在大的戰略方向上,寧江依舊是牢牢地把控著。

優秀者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和兵力的補充,在各個將領對自己的人馬擁有著相當大的控制權的情況下,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軍功爵制了。這種群狼戰術,如果從長遠來看,的確是容易留下後患,但是這個時候,卻是讓兵強馬壯的蠻軍、總體人數不足的弱點進一步放大。

※※※

“……寧江這廝,到底想要什麽?”

昊京皇城,各地的戰報如同雪片一般飛來,神冊宗倍緊緊的皺著眉頭:“他這是瘋了不成?”

虎帝猛查刺看著沙盤,沉吟不語,過了好一陣,方才擡起頭來,整個形勢錯綜復雜,到這一步,連他也難以看得明白:“從華夏的史書來看,寧江的這種做法,倒是有些像當年漢王劉邦對付楚霸王的手段。當年的楚霸王,不管是個人實力還是兵法,俱都了得,戰無不勝,為了消滅楚霸王,漢王就是采用了這種向諸侯許下大量好處,對自己有力的手下如韓信等大肆放權的手段,韓信本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治栗內史,漢王聽從蕭何意見,築壇拜將後,直接委韓信以重權重兵,彭越叛楚投漢後,漢王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兵力分出部分歸他統率,故此引得群雄效力。楚霸王彭城之戰,以三萬精兵,大破漢王與諸侯軍六十三萬人,漢王身邊只剩得數十人逃脫,楚霸王自以為勝券在握,誰知後面,他雖不斷取得勝利,身邊人反而越來越少,漢王一方則是越戰越多,以楚霸王之強,終究也敵不過天下英雄的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