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四十章 戰(第2/4頁)

對青島德軍作戰的勝利,同樣也是驚動了列強的眼光。他們腦海中由來已久的對華的陳見甚至偏見也受到了劇烈的振蕩。列強的遠東戰略專家們第一次開始認真評估中國的力量,還有他們的舉動對遠東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不得不說,這些列強專家們的分析和評估,比國內一些只有愛國熱情的人士要科學得多了。青島德軍要塞的防禦力量,他們早就有所考察。一個軍港,它真正的實力在於在港內停泊的戰艦,還有它支撐這些戰艦持續作戰的力量。在德國遠東的巡洋艦分艦隊離開之後,青島這塊地方已經成了瘸了一條腿的死地,沒有太大的威脅。也是可以攻陷的。對於青島的要塞工事,那是足夠堅固的了,雖然不如歐洲一些出名的要塞。但是這種堅固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日俄戰爭當中的旅順。還有六千德國軍人守備。英國曾經做過攻擊青島的計劃。認為在三萬左右的一個日軍加強師團的配合下,加上三到四個營的英軍士兵,還有一定的海軍力量,估計可以在半個月內拿下青島。這還是比較樂觀的估計。

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只有三天,僅僅三天。華軍就在沒有海軍炮火的支援下完全掃蕩平了青島要塞基地的步兵堡壘,直逼對步兵已經沒有抵抗能力的炮台。就算把大英帝國國內那幾個出名精銳的高地師調過來,也不敢說對於德國人守備的這種要塞工事打出這樣的戰果啊!華軍的九師、十八師、安蒙軍所屬的一、二、二十一師,加上教導師等骨幹部隊,已經完全有歐洲列強水準的裝備和戰鬥力了。因為擁有這樣的實力,中國在遠東政治版圖上面的地位一夜之間似乎就變得比以往重要一些了。這些研究者甚至驚恐的發現,原來他們只是用來平衡日本野心,讓他們能在遠東安靜下來的那個貧弱中國。完全有能力抵抗日軍的入侵!日本本次動員的三個師團,首先從法理上,因為青島德軍解除武裝,租借地被中國強行收回之後,已經沒有了繼續進兵的借口。其次他們就算繼續頑固的推行他們的武力政策,也並不可能很快得到勝利,很有可能就演變成一種長期而持久的兩國之間的戰爭!

想到歐洲在大戰開始之時,遠東會爆發劇烈而長久的沖突。而這兩個國家不僅都是協約國可以利用的對象。而且兩國當中協約國的利益也會受到根本影響。最重要的是太平洋上這樣的局勢,非常可能會吸引美國將注意力部分轉向亞洲而忽略了舊大陸!對於他們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協約國非常了解。對舊大陸的爭端他們是極力避免,對於太平洋上的商業利益,他們倒是相當的看重呢。最主要的是,他們在那裏還有個菲律賓。這種局面如果真的發生了,對於協約國來說,真的是一場噩夢!

一種論調幾乎馬上就提了出來,協約國強行調停兩國之間的爭端。利用兩國都有求於協約國。而且還需要互相牽制,可以很方便的將他們綁上協約國的戰車!中國可以提供部分陸軍,加上他們的資源。而日本的海軍,同樣是協約國非常需要的!這時他們還不能預見歐洲大戰中的可怕傷亡。前線戰壕對步兵的巨大需要,那時中國的軍人在他們心目當中那樣重要的地位。不過在這一刻,他們已經隱約的預見到這個可能了。

因為青島的戰事勝利,國際上面的局勢又為之一變。但是日本軍隊這個已經開始運轉起來的戰爭機器,並不是那樣容易停止下來的。他們同樣被眼前巨大的利益燒得眼睛通紅。花費了巨量金錢動員起來的陸軍,並沒有因為列強心理的微妙變化而有停頓下來的必要!大正時代遇到的這樣一個機會,怎樣就能這麽輕易放棄?而中國,也還需要繼續展示他們現在擁有的實力和嶄新的面貌,才能贏得更多的尊敬還有可能的和平。局勢仍然在朝著發生戰爭的方向走去。巨大的兩國政策的慣性,是不因為某些情況的變化而能夠停止的。

時間走到了八月十日,英國的駐華大使克勞福德曾經以私人的名義發起了一次斡旋。但是在1950年公布的英國文件當中。卻發現這次斡旋是得到了英國外交大臣格雷的訓令。電報底稿格雷親自寫下的潦草字體上面說:“……馬克先生,在中日迎頭撞上之前,我們是不是能做點什麽?要是在兩個國家大打出手並且筋疲力盡之後,我們再表示自己的意見,那就太愚蠢了。必須要讓他們知道,大英帝國是一直在關注著他們的……這樣在雙方都感到沒有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大概就是尋找帝國的善意吧。當然,您知道,因為某些原因,現在我們不能(在這裏不能的單詞下面劃了著重線)觸犯日本帝國敏感的自尊,我們還需要他們。請您以私人的名義進行這一切,我相信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