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第2/2頁)

以一個政府之力統治全國,秦始皇是有此魄力的,或亦可以說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廢除封建,漢高祖卻無有了。既猜忌異姓,就要大封同姓以自輔,於是隨著異姓諸侯的滅亡,而同姓諸國次第建立。其中尤以高祖的長子齊王肥,封地既大,人民又多,且居東方形勝之地,為當時所重視。又有淮南王長,燕王建,趙王如意,梁王恢,代王恒,淮陽王友,皆高帝子。楚王交,高帝弟。吳王濞,高帝兄子。宗法社會中,所信任的,不是同姓,便是外戚。漢初功臣韓信、彭越等,不過因其封地大,所以特別被猜忌,其余無封地,或者僅有小封土的,亦安能“與官同心”?漢高祖東征西討,頻年在外,中央政府所委任的,卻是何人呢?幸而他的皇後呂氏是很有能力的。她的母家,大約亦是當時所謂豪傑之流;她的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跟隨高祖帶兵;妹夫樊噲,尤其是功臣中的佼佼者;所以在當時,亦自成為一種勢力。高祖頻年在外,京城裏的事情,把持著的便是她,這只要看韓信、彭越都死在她手裏,便可知道。所以高祖死後,嗣子惠帝雖然懦弱,倒也安安穩穩的做了7年皇帝。惠帝死後,嗣子少帝,又做了4年。不知何故,呂後女魯元公主下嫁張敖,敖女為惠帝後。《史記》說他無子,佯為有身,取美人子,殺其母,名為己子。惠帝崩,立,既長,聞其事,口出怨言,為呂後所廢。此非事實。張皇後之立,據《漢書》本紀,事在惠帝四年十月,至少帝四年僅7年,少帝至多不過7歲,安有知怨呂後之理。為呂後所廢而立其弟。呂後臨朝稱制。又4年而死。呂後活著的時候,雖然封了幾個母家的人為王,卻都沒有到國。呂後其實並無推翻劉氏、重用呂氏的意思,所任用的,還是漢初的幾個功臣,這班人究竟未免有些可怕,所以臨死的時候,吩咐帶北軍的呂祿、南軍的呂產,祿,釋之之子。產,澤子。“據兵衛宮”,不要出去送喪,以防有人在京城裏乘虛作亂。此時齊王肥已經死了,子襄繼為齊王。其弟朱虛侯章在京城裏,暗中派人去叫他起兵。漢朝派功臣灌嬰去打他。灌嬰到滎陽,和齊王連和,於是前敵形成了僵局。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乃派人運動呂祿,交出兵權。呂祿猶豫未決,周勃用詐術突入北軍,運動軍人,反對呂氏。把呂祿、呂產和其余呂氏的人都殺掉。於是陰謀說惠帝的兒子都不是惠帝所生的,就高帝現存的兒子中,擇其最長的,迎立了代王恒,是為文帝。齊王一支人,自然是不服的。文帝乃運用手腕,即分齊地,封朱虛侯為城陽王,朱虛侯之弟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城陽治莒,今山東莒縣。濟北治盧,今山東長清縣。城陽王不久就死了。濟北王以反被誅。漢初宗室、外戚、功臣的三角鬥爭,至此才告結束。

當時的功臣,所以不敢推翻劉氏,和漢朝同姓分封之多,確實是有關系的,所以封建不能說沒有一時之用。然而異姓功臣都滅亡後,所患的,卻又在於同姓了。要鏟除同姓諸侯尾大不掉之患,自不外乎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語。這話,當文帝時,其實是已經實行了的,齊王襄傳子則,則死後沒有兒子,文帝就把他的地方,分為齊、濟北、濟南、菑川、膠西、膠東六國,濟南治東平陵,今山東歷城縣。菑川治劇,今山東壽光縣。膠西治高苑,今山東桓台縣。膠東治即墨,今山東即墨縣。立了齊王肥的庶子6人。又把淮南之地,分成三國。但吳、楚仍是大國,吳王濞尤積有反心。晁錯力勸文帝以法繩諸侯,文帝是個因循的人,沒有能徹底實行。前157年,文帝死,子景帝立。晁錯做了禦史大夫,即實行其所主張。前154年,吳王聯合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造反,聲勢很盛。幸而吳王不懂得兵謀,“屯聚而西,無他奇道”,為周亞夫所敗。於是景帝改定制度,諸侯王不得治民,令相代治其國。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計,令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語,徹底實行了。封建政體反動的余波,至此才算解決。從秦二世元年六國復立起,到吳、楚之亂平定,共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