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宗教

宗教的信仰,是不論那一個民族都有的。在淺演之時固然,即演進較深之後,亦復如此。這是因為:學問之所研究,只是一部分的問題,而宗教之所欲解決,則為整個的人生問題。宗教的解決人生問題,亦不是全不顧知識方面的。他在感情方面,固然要與人以滿足。在知識方面,對於當時的人所提出的疑問,亦要與以一個滿意的解答。所以一種宗教,當其興起之時,總是足以解決整個人生問題的。但既興起之後,因其植基於信仰,其說往往不易改變;而其態度亦特別不寬容;經過一定時期之後,遂成為進化的障礙,而被人斥為迷信。

宗教所給與人的,既是當下感情上和知識上的滿足,其教義,自然要隨時隨地而異。一種宗教,名目未變,其教義,亦會因環境而變遷。原始的人,不知道自然界的法則。以為凡事都有一個像人一般的東西,有知識,有感情,有意志,在暗中發動主持著。既不知道自然界的法則,則視外界一切變化,皆屬可能。所以其視環境,非常之可畏怖。而其視其所祈求的對象,能力之大,尤屬不可思議。有形之物,雖亦為其所崇拜,然其所畏怖而祈求的,大概非其形而為寓於其中的精靈。無形可見之物,怎會令人深信不疑呢?原來古人不知道生物與無生物之別,更不知道動物與植物、人與動物之別,一切都看做和自己一樣,而人所最易經驗到而難於解釋的,為夢與死。明明睡在這裏沒有動,卻有所見,有所聞,有所作為;明明還是這個人,而頃刻之間,有知已變為無知了;安得不相信人身之中,別有一物以為之主?既以為人是如此,就推之一切物,以為都是如此了。這是我們現在,相信人有靈魂;相信天地、日月、山川等,都有神為之主;相信老樹、怪石、狐狸、蛇等等,都可以成為精怪的由來。雖然我們現在,已知道自然界的法則了;知道生物與無生物、動物與植物、人與其他動物之別了;然此等見解,根株仍未拔盡。

人類所崇拜的靈界,其實是虛無縹緲的,都是人所想像造作出來的。所以所謂靈界,其實還是人間世界的反映。人類社會的組織變化了,靈界的組織,也是要跟著變化的。我們現在所看得到的,其第一步,便是從部族時代進於封建時代的變化。部族的神,大抵是保護一個部族的,和別一個部族,則處於敵對的地位。所以《左氏》僖公十年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孔子也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到封建時代,各個神靈之間,就要有一個聯系。既要互相聯系,其間自然要生出一個尊卑等級來。在此時代,宗教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一)把神靈分類。(二)確定每一類之中及各類之間尊卑等級的關系。我們在古書上看得見的,便是《周官》大宗伯所分的(一)天神,(二)地祇,(三)人鬼,(四)物魅四類。四類相互之間,自然天神最尊,地祇次之,人鬼次之,物魅最下。天神包括日月、星辰、風雨等。地祇包括山嶽、河海等。但又有一個總天神和總地祇。人鬼: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祖宗。其余一切有功勞、有德行的人,也都包括在內。物魅是列舉不盡的。天神、地祇、人鬼等,都是善性居多。物魅則善惡無定。這是中國人最普通的思想,沿襲自幾千年以前的。宗教發達到這一步,離一般人就漸漸的遠了。“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其境內名山大川,”《禮記?王制》。和一般人是沒有關系的。季氏旅於泰山,孔子就要譏其非禮了,《論語?八佾》。何況平民?昊天上帝之外,還有主四時化育的五帝:東方青帝靈威仰,主春生。南方赤帝赤熛怒,主夏長。西方白帝白招拒,主秋成。北方黑帝汁光紀,主冬藏。中央黃帝含樞紐,則兼主四時化育。每一朝天子的始祖,據說實在是上帝的兒子。譬如周朝的始祖後稷,他的母親姜嫄,雖說是帝嚳之妃,後稷卻不是帝嚳的兒子。有一次,姜嫄出去,見一個大的足印。姜嫄一只腳,還不如他一個拇指大。姜嫄見了,覺得奇怪。把自己的腳,在這足印裏踏踏看呢。一踏上去,身體就覺得感動。從此有孕了。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稷。又如商朝的始祖契。他的母親簡狄,也是帝嚳之妃,然而契也不是帝嚳的兒子。簡狄有一次,到河裏去洗澡,有一只玄鳥,掉下一個卵來。簡狄取來吞下去,因此有孕了。後來就生了契。這個謂之“感生”。見《詩?生民》及《玄鳥》。《史記?殷周本紀》述契,後稷之生,即系《詩說》。《周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鄭玄謂天有六,即五帝和昊天上帝燿魄寶。可看《禮記?祭法疏》,最簡單明了。五帝之名,雖出緯候,然其說自系古說。所以《禮記?禮運》:“因名山以升中於天,因吉土以饗帝於郊”已經把天和帝分說了。契稷等因系上帝之子,所以其子孫得受命而為天子。按諸“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之義,自然和平民無涉的,用不著平民去祭。其余如“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而且是“民所取材用”的,《禮記?祭法》。雖和人民有關系。然因尊卑等級,不可紊亂之故,也就輪不著人民去祭了。宗教發達到此,神的等級愈多,上級的神威權愈大,其去一般人卻愈遠,正和由部族之長,發展到諸侯,由列國並立的諸侯,進步到一統全國的君主,其地位愈尊,而其和人民相去卻愈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