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大勢

氣氛,隨著諸葛亮的話語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只需要稍稍想想,就知道諸葛亮為什麽這麽說了。

天下最渴望讀書的是什麽人?

世家?

不是,世家有著最優質的資源,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習慣,一種素養但不會渴望。

百姓?

也不是,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普通百姓哪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想讀書的事情?他們更關心的還是生計問題,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但在沒有解決生計問題之前,他們不會往這方面考慮,所以普通百姓對於讀書同樣沒有太大的訴求,這天下,最渴望讀書的就是寒門。

他們知道讀書能給自己帶來什麽好處,所以他們才是最渴望掌握知識的那一撥人,當然,寒門在這個時代和後世的寒門意義不同,多數寒門,更多的指的是那些富農或者家裏有些錢糧,不必為生計擔憂,卻又夠不上世家豪門門檻的家庭,窮文富武那是在紙質書籍流通開之後,書籍不再昂貴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在仍舊是以竹箋傳播文化的漢末時期,這個概念得反過來念。

寒門求學不易,受盡世家白眼不說,還要屈尊降貴,為的就是能夠有個求學的機會,而且就算這樣,學成之後,大多數寒門士子也無法身居高位,上品無寒門雖然是後來有了九品中正制之後才有的話語,但若放在這個時代依舊管用,只是士卒門閥與寒門之間的界線並沒有那麽明顯,寒門只要肯積累,三代之後,也有希望躋身世家豪門之列,但那是需要上百年的積累才有可能。

呂布將大量書籍運往關中,勢必造成大量寒門士子北上的情況發生,因為相比於社會階層已經固化的中原而言,在呂布那邊,出頭的機會顯然更多。

劉備默然不語,良久才看向一臉微笑的諸葛亮,澀聲道:“那備該當如何?”

“皇叔倒也不必太過悲觀。”諸葛亮大冬天的搖著羽扇笑道:“呂布此法,固然會引天下寒門匯聚長安,卻也觸動了天下諸侯、世家的利益,亮以為,不出一年,群雄必聯手討之,呂布雖強,但戰線綿陽千裏西起武關,東至渤海,若天下諸侯聯手討伐,呂布以一家之力,可能擋住天下兵鋒?”

相比於昔日十八路諸侯討董,如今天下,能夠數得著的勢力無外乎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以及遠在交州的士家,數量少了,但勢力卻一點不差,若這幾家諸侯能夠勠力同心,呂布就算再強,劉備也不認為他能力抗天下。

“只是如何說服諸侯聯手?”劉備目光一亮,詢問道。

“皇叔無須擔心,恐怕天下最想挫敗呂布的非是皇叔,而是曹操,此人乃亂世奸雄,也是呂布之外,最強諸侯,屆時若曹孟德派人前來遊說荊襄,皇叔當力勸劉荊州答應聯盟之事。”諸葛亮微笑道:“只要劉荊州答應結盟,江東孫氏自然會加入,再以大義之名勸服益州劉璋,則關東之士,盡集於此,兵鋒所向,呂布又有何懼?”

至於漢中張魯以及交州士家諸葛亮沒提,若中原四大諸侯都同意,而張魯不肯答應,莫說其他,只要劉備與劉璋聯手,便可將張魯連根拔起,士家則太遠,而且道路難走,根本來不了,只要在聲勢上得到士家的支持就足夠了。

“聽先生一言,茅塞頓開。”劉備微微拱手道:“放今天下,漢室傾頹,奸臣竊國,備雖愚鈍,卻欲伸張大義於天下,苦無賢士相助,今日得聽先生高論,只恨未能早識先生,今厚顏請先生出山,盼能日夜聆聽先生教誨。”

諸葛亮輕搖羽扇,搖頭道:“皇叔有憂國憂民之心,亮好生敬佩,恨亮年幼才疏,恐難當大任。”

劉備搖頭道:“昔日有水鏡先生贊曰,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崔州平、石廣元(石濤字)皆言先生有定國安邦之才,匡扶宇內之能,此三人皆乃有德之士,豈會誆騙於我?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諸葛亮沉默片刻後道:“自董卓亂朝以來,天下群雄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竟能克之,今呂布、曹操皆已成勢,急不可圖,江東孫氏,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益州險要,有山川之固,沃土千裏,天府之國,高祖以此成就帝業,然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謀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本可圖之,然如今大勢,當先破呂布,益州暫不可圖,唯有荊州,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北臨河洛,正用武之地也,皇叔可謀之以為根基,待群雄破呂布之日,再圖川蜀,西進關中,得得雍涼沃土,南結孫吳,共抗曹操,則大業可期。”

劉備聞言頗為心動,只是猶豫片刻之後,搖頭道:“荊州劉表,乃漢室宗親,更於備有知遇之恩,安忍奪其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