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京城四方(中)(第2/2頁)

在義正詞嚴的表達了自己決不包庇無能屬下之後,崇禎皇帝又開始對那位自己很看重的瓊海鎮將領表達了一番關切之情:

“那位肖……”

錢謙益連忙上前一步,正想象剛才曹公公那樣提醒一下皇上,卻見天子朝他擺擺手,示意不用臣下提醒,然後就很自如的看了看自己衣袖——名字早記在上頭呢:

“肖朗!朕記得他!瓊鎮諸將中少有的忠義之士!為國立下如此大功,卻在最後關頭為細作暗算,當真是可憫可嘆……可惜京師太遠,現在派禦醫過去恐怕來不及了吧?”

“老臣原也說要安排京城名醫過去,不過陳官正說他們已經從瓊州本島派出了名醫,應該能趕得及。”

錢謙益低頭奏報道,但無論是上頭崇禎,還是旁邊曹太監,都同時顯出不以為然的神色來:

“從瓊州島派出人手?那到遼東要多久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也還好,照他們的說法,如果一切順利,十天之內也就到了。”

錢謙益故意面無表情的回應道,然後便微微擡起頭,很愜意的用眼角余光觀察著天子與旁邊那個胖太監臉上的詫異之色——他故意把話題扯到這方面,就是想看一看那兩位的表情。

果然,那兩位的反應就和他自己最初聽到這句話時差不多——都是半張著嘴,一副傻掉了的樣子。這讓錢謙益覺得挺開心——這說明咱先前在陳濤面前的表現並不屬於特例,是正常反應。

當然天子和東廠提督的笑話可不能多看,錢謙益只稍稍瞄了一眼便又低下頭去,裝作啥都不知道的樣子,而且曹化淳的警惕性很高,當他意識到自己有可能失態時,便本能擺出了東廠提督的標準姿態:永遠是那副高深莫測的面孔。不過之後他卻又趕緊換了副嘴臉——奶奶的拿錯面具了!在皇帝面前可不能擺譜,這時候需要顯示出的應該是一張奴才面孔才是!

只有作為天子的崇禎就沒什麽忌諱,本身年齡和性格又都沒到那種可以完全控制住自身情緒的水平,於是臉上的驚訝神色就保持的長了一些,而且還張了張嘴想要再確認一下。不過這種時候就看出專業和業余的區別了——在察言觀色伺候人的本事方面。

“奴婢倒是記起來了,東廠曾送來過一份奏報,說福建五虎遊擊將軍鄭氏曾經找了許多能工巧匠,說是想要仿造瓊海鎮的一種快船,據說是要能達到在半月之內在中原和倭國之間往返的程度……當時都說是妄念,現在看來,恐怕瓊鎮還真有那種船。”

——曹化淳曹公公很及時的插上了一句話,證實了錢謙益的說法,但同時也阻止了皇帝想要開口的意圖。這看起來似乎有些唐突無禮,但卻可以避免朱由檢在事後因為覺得自己問得丟臉而遷怒,實在是很高明的手段。

這些閑話姑且不論,但眼下卻要趕緊拿出一個態度來——對於瓊海鎮的這次戰報,朝廷到底是該怎麽應對?承不承認?這可不是個小問題,如果當真按照短毛報上來的戰績,崇禎皇帝可是要去太廟祭告祖先的。

如果是朝廷自己的軍隊立下了如此大功,那怎麽封賞都不為過。可對於瓊海鎮那幫人,如今的大明朝上上下下,從皇帝到大臣,卻總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對方自招安以來建立的功勛著實不少,對大明在各方面的幫助早就遠遠超出了任何人的預期。就算是當初那些力主招安的人士,比如地方上的熊文燦,中樞的錢謙益等,也從沒想到過那一夥僻居海南,奇裝異服的古怪短毛髡賊能幹出這麽多事情來。

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當初的那幾位“招安派”如今都跟著飛黃騰達起來了。可就算是他們本身,在欣喜於自己眼光正確的同時,內心深處卻也總是抱有一種不太安心的感覺。

——沒錯,隨著與大明之間交流的日益深入,如今就連那些最遲鈍,最顢頇的官僚也漸漸覺察出來了:那群短毛無論在思想還是行動上都極其特立獨行,他們雖然自稱也是華夏之人,對卻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華夏子民”都大不相同。

歸根結底一句話:短毛跟咱大明朝壓根兒就不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