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分兵(第2/2頁)

這期間當然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想當初瓊海號剛剛在臨高擱淺,以及後來在瓊州府才稍微建立起一個局面時,曾先後遭遇過海盜頭子劉香,以及來自倭寇的騷擾和襲擊——大明朝本身禁海,可東亞這邊的海上卻從來不是真空地帶:海盜,倭寇,以及那些隨時可以化身為海盜的海商豪族——其中又要以正處在上升期的鄭氏家族為代表……這諸多勢力混雜在一起,混亂程度絲毫不在南海之下。

但就在這幾年中,不聲不響的,這些勢力卻慢慢從東亞海面上消失了。從海南出發,向內陸的運鹽船,運貨船,現在基本都已不用擔心在海上遇到危險。就連當年剛剛接觸時那不可一世的海上大豪——鄭氏家族,到如今也已老老實實,安心只作為瓊海軍的“盟友”而存在。鄭芝龍如今甚至還要好好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把這個“盟友”身份長期保存下去。

形成這樣大好局面的根本,當然首先是因為整體的路線正確。但委員會只管制定路線,而具體執行,卻主要是由文德嗣來負責的——有些人可能並不注意這其中差別,覺得只要路線方針對了,自然就能取得好局面。但明眼人還是有的,他們很清楚一個好的負責人對此能起到多大作用。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文德嗣不聲不響完成這一切,他的能力自然也得到了確認。故此如今的文德嗣也和解席等人一樣,屬於團體中少數幾個被公認為具備獨當一面能力的“方面之才”。他提出要去旅順穩定局面,沒人對此提出異議。

“那你打算帶多少船過去呢?公主號還去北京嗎?”

旁邊胡雯問道,文德嗣點點頭:

“公主號的行程保持不變,但是另外三條大船我都要帶走,其余輔助用船我也要帶走大部分。”

“連大將軍號一起帶走?那些前來接船的官兒會同意嗎?根據我這段時間對他們的了解,那幫人都屬於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郭逸對於文德嗣要帶走“總督”“伯爵”二艦並不意外,但聽到連那條已經屬於明朝的大將軍號也要一起帶過去,就有些驚訝了。

對此文德嗣則是哈哈一笑:

“他們有什麽立場不同意,我們這是在幫他們打後金呢。而且那幫水手也確實需要進行一次實戰性的操練——大將軍號的母港可是天津,將來被派遣到遼東半島的次數肯定不會少。”

“我倒覺得那條船進了天津港就不太容易再開出來了……不過無所謂了。只是你帶這麽多戰艦過去,是打算在那裏大打出手麽?”

“這要取決於委員會的決定,但無論他們做出什麽決定,我都必須要有足夠的執行能力才行——如果決定打,我需要盡可能猛的火力。如果決定撤,我就要有足夠多的艙位。”

胡雯等人互相看了看,認可了文德嗣的計劃,只是這樣一來……

“咱們公主號要單獨去北京了啊?”

頗有一些人提出了心中的疑慮,公主號如今已是不折不扣的遊船,船上連炮位都拆光了,如果遭遇到襲擊,幾乎沒有自保能力。所以不久前海軍方面做出決議:公主號出行必須要派船護衛。而文德嗣找過來,也正是為了大夥兒商議此事:

“單獨倒也談不上,畢竟還有那麽多明船跟著呢……老鄭家的棺材本兒全都在這兒了,鄭芝龍親自押運,保衛力量是不缺的。唯一的問題是:我們能否信任明朝方面和鄭家?”

面對文德嗣的詢問,胡雯等人合計了一下,覺得這方面風險不大——眼下大明朝正巴望著短毛去跟滿洲人拼個你死我活呢,怎麽也不會在這時候翻臉。退一步說,就算他們心存不軌,也沒必要在海上動手,等代表團去了北京城更簡單。

鄭家動手的可能性也很小,畢竟鄭芝龍這段時間做私鹽生意正做得不亦樂乎,放著大筆白花花銀子不去賺,轉過頭反跟財神爺開戰,這未免太腦殘。況且鄭家若要動手,肯定是想搶大船。公主號上火炮雖然沒了,配屬的陸戰隊可還在。胡雯他們的代表團本身還有護衛隊,真要打起來,鄭家是占不到什麽便宜的。

一番計議之後,大夥兒都覺得沒必要把主力戰艦都拖在這兒,旅順那邊形勢緊急,事不宜遲。於是,就在當天下午,這支北上船隊分成了兩撥:一部分依然以原來節奏,沿著明朝海岸線慢吞吞向北航行。而以三艘大帆船為主的戰艦隊,則轉移到另一條深海航線上,扯足風帆,載著好幾百門大炮,以及一位技藝高超的外科醫生,向著旅順方向,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