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動力(第2/2頁)

所以這回重新開工以後,肖朗所作的工作主要是拾遺補缺,把安全系數提上去就行。到如今已經有了充分把握。此時聽到人家的提醒,非但沒有後退,反而大模大樣往機器旁邊一靠,還擺了個姿勢:

“沒事,這回我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

見他如此自信,旁人也不好說什麽,聳聳肩隨他去了。

後面早就加熱好了鍋爐,此時聽到指令只需要將閥門打開,引導蒸汽進入蒸汽機的工作室內即可……不一會兒,便聽到噴哧噴哧之聲,那台機器開始微微振動起來。隨著蒸汽持續壓入,巨大的往復式杠杆不停上下移動,帶動曲軸連杆上的大鐵輪子轟隆轟隆轉動起來……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掌聲,雖說肖朗這家夥脾氣很不好,又有極端民族主義傾向,但他在機械方面的能力確實毋庸置疑。這台蒸汽機雖然難產了一點,但既然得以問世,便解決了瓊海軍發展至今所遭遇的最大問題——動力。

動力是一切機械的基礎,而迄今為止,穿越眾除了在臨高主基地這邊擁有從現代社會帶來的一組水力發電機提供電力能源外,在其它地方都沒有穩定而可靠的動力系統可用,不得不采用最傳統的水力,畜力,風力……當然還有最原始的人力。在這方面,他們並不比這個時代領先多少。縱然有很多先進的器械和構想,因為沒有動力,也實現不起來。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從現代帶來的物資設備也越來越稀缺和容易損壞,那時候的四台水力發電機,到如今已經只有兩台還能夠正常工作,就這也要靠林漢龍和他的同志們拆東墻補西墻,把四台機器上的零件拆並在一起才保證了兩台機器的正常工作。

誰也不知道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一旦失去發電機,他們的機床,電燈,以及其它所有依賴於電力的設備都將失去工作能力。盡管工業組從一開始就努力減少對這些東西的依賴性,但很多高精尖的東西畢竟還是脫離不了這些現代設備的。而且最大原因就在於——除了電動機以外,他們並沒有其它足夠強大的機械動力。改用人力畜力那效率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如今有了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其他很多替代措施就能用上了,甚至將來把機床改造一下用蒸汽機驅動也不是不可能……而且,他們的機械生產能力從此將不僅僅局限於臨高,其它地方也可以用上了——像步槍,火炮,各種精密零配件的生產基地,從前只能擺在臨高這裏,除了保密原因外,最主要因素是只有這裏能提供機械動力,而在蒸汽機投入使用後,擴大產能的對象將不再僅僅是那些低端產品。

“昌化那邊的鐵礦和小高爐肯定會需要好幾台;長昌煤礦裏面也可以用得上,包括台灣和呂宋……都有礦山要用;此外蒸汽輪船和蒸汽機車的研究也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而在山東那邊,威海衛基地恐怕也會提出申請,他們那裏將成為在大陸上的生產基地……”

已經有人開始扳著手指頭計算肖朗這台機器的銷路將會有多廣,但也有人表示質疑:

“這台蒸汽機能適應那麽多的用途麽?它畢竟只是個試驗品而已。”

眼前這台機器看起來還是有點粗糙,不過肖朗對它卻非常信賴:

“放心!我們這台機器可不是歷史上剛剛被發明出來時的半成品,它的各種細部設施已經相當完善,足可以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

——歷史上的第一台蒸汽機出現在一六九八年,距今其實已經不太遠。但那時候的早期產品非常粗糙,熱效率也很低,只能在燃料特別豐富的煤礦裏頭專用於抽水。直到一七六五年瓦特對其作出重大改進,才使它的用途廣泛起來。而肖朗這台機器從一開始就走的現代蒸汽機模式,繞過了歷史上那些發明者所經歷的全部彎子,無論在熱工效率,穩定性,以及安全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標準——尤其是在最後一條安全性上。肖朗先前敢靠到機器旁邊開動它,並不是在拿自己的小命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