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水太涼”(第2/2頁)

所以這回廣州派過來的幾個人還都是老相識——上回來過的安撫司方文正,錦衣衛周晟都在其中,還有一個這邊雖沒見過面,卻也是早有聯系——最早提出“以髡制夷”概念的陳耀陳元朗,原先兩廣總督王尊德的私人幕僚,這一回也搭上官船,前來髡人地頭,親眼看看這塊被他老友王璞吹得天花亂墜的土地是個什麽樣兒。

一番客套見禮之後,在兩位主人的引導下,大明談判代表團正式登陸。岸邊王璞王介山,張陵張汝恒等一幹文武早就等候在此。王璞以前一直很注意避嫌,對於大陸來人盡量不去接觸——盡管這邊人人知道,這家夥三天兩頭往大陸上發消息,包括一些敏感和重要的資料,他也偷偷摸摸傳過去不少了。

不過這回,也許是因為看到心中偶像的關系,王璞居然連表面文章都不作了——他一見到錢謙益立即迎上去,牧齋先生,虞山公之類尊稱絡繹不絕,和他平時高傲冷峻的作風大異其趣,倒是很有點類似於後世的FANS行為。

看到這幕景象,解席龐雨二人對望一眼,看來對面讓這麽一位名滿天下的東林大才子過來還真一著妙棋,別的不說,至少把他們這裏為數不多的幾個明朝文人給直接吸引過去,在後面的談判中恐怕非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還要防著他們吃裏爬外。

不過錢謙益對王璞的熱情倒沒怎麽回應,就像後世大明星在自己的FANS面前總要繃著一張臉一樣。他倒是對於雖在“淪陷區”,卻公然身穿一身大明武將戎裝的張陵張汝恒頗感興趣,很是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只可惜張陵雖然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歸根結底還是個軍戶家庭出身,對於錢大才子文學上的造詣並不感冒,面對這位名副其實的“天使”垂詢,只是軍容整肅,一本正經地喊了幾句“為大明效忠”之類套話。

這話本身不稀奇,但周圍那幾個短毛頭領對此都是笑眯眯視若無睹,這才是讓錢謙益感到詫異的事情。如果換了別人說不定當場就詢問了,總算這位東林魁首甚有城府,看看張陵的明將裝束,再看看旁邊王璞也是一身標準明朝文官制服,連胸前補子都準確無誤,錢謙益沒說什麽,撩起袍子登上了這邊為他準備好的四輪馬車。

眼下從港口碼頭到瓊州府城的水泥路已經修好大半,其中到瓊海大市場的那段標準化公路已經全部完工。付羽等人得意洋洋的吹噓:這是當前年代,世界上最好的頂級公路。

道路寬度約為二十米,雙向四車道。在道路中間專門劃出了四米寬的中間地帶,但不種樹,黃土壓實以後栽上一些低矮草皮,專供快馬疾馳之用。

這年頭跑高速只能靠馬,而硬質水泥路面對馬蹄子的反震力太大,很容易令馬腿受傷,所以付羽他們專門留出了這條四米寬的土質“馬路”,以供騎士疾馳之用。

兩邊主要道路則是“車道”,設有行車道和超車道,寬度也是四米一條。邊坡主要采用自然排水,只在某些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地方,設有排水溝和雨水井。

沒有專門設人行道,這年頭路上人少車更少,大車的速度比行人也快不了多少,基本不存在出交通事故的可能。兩車並排的情況更是極少發生,所以通常行人走行車道,大車走超車道,足夠了。

車道原本是專為四輪馬車準備的——毫無疑問這將是島上今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不過眼下在海南島上,馬的數量還不多,馬車更少。倒是牛車挺多的,海南黎寨多養黃牛,此時在道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頭黃牛拉的大車慢吞吞在路上挪動。反倒是穿越眾定制的,用兩匹或四匹馬拖帶的標準馬車很少出現。

路上遇有交叉道口,或是比較繁忙之處,均有一名揮舞紅綠旗的城管隊員坐鎮。不過這些人當前的工作並不是指揮交通——會在交叉道口碰面的車輛很少,就那速度也不可能碰撞,人家自己會讓開的。

這些城管隊員們最主要的任務,一是讓駕車的把式們學會靠右行駛,另一條就是要他們習慣走車道——不少人都喜歡走中間,把那條劃分車道的白石頭線當導航線看待了,一車占兩道優哉遊哉爽得很,城管們罵了也不管用,非要祭出“罰款”這個大殺器來,他們才忙不叠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