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如果沒有特別注明,作者的引文來自於以下文獻:艾利安的《雜錄》(Miscellany)、埃斯庫羅斯的《波斯人》(ThePersians)、阿裏斯提德的《阿裏斯提德講演錄》(AeliusAristidesOrationes),(W·丁多夫編輯,萊比錫,1829年)、阿特納奧斯的《智者飲宴》(TheLearnedBanquet)、西塞羅的《論神性》(OnDivination)、克忒西阿斯的“殘篇”、狄奧多魯斯·西庫魯斯的《歷史集成》(TheLibraryofHistory)、狄奧格涅斯·拉提烏斯的《哲學名家生平和學說集》(TheLivesandDoctrinesofEminentPhilosophers)、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es)、保薩尼亞斯的《希臘志》(DescriptionofGreece)、波利亞努斯的《戰略學》(Stratagems)、昆圖斯·庫爾提烏斯的《亞歷山大史》(TheHistoryofAlexander)、斯特拉波的《地理學》(TheGeography)、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HistoryofthePeloponnesianWar)。

序言

1.出自本·拉登《反對美軍占領兩處聖地的宣言》,引自伯克,163頁。

2.吉本,卷3,1095頁。

3.希羅多德,1.4。

4.希羅多德,1.5,原文為“波斯人和腓尼基人”。

5.很久以來人們一直嘲笑希羅多德是一位幻想家:他不是歷史之父,而是謊言之父。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學界對他記述的準確性進行了根本的重新評價:考古發現一次次地證實了他所說的話的可靠性。斯蒂法妮·達利在《希羅多德為何不提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一文中以及德羅和帕克(編者)在《希羅多德和他的世界》一書中都曾有簡要而精確的評價。但是相反的觀點並未被完全駁倒,希羅多德的確虛構了很多故事,參見費林。

6.希羅多德,1.1。

7.J·S·穆勒,283頁。

8.黑格爾,《歷史哲學》,2.2.3。

9.希羅多德,7.228。

10.蒙田,《論食人者》,《隨筆集》,238頁。

11.拜倫,《希臘的島嶼》,1.7。

12.戈爾丁,《熱門》,見書《熱門》,20頁。我在敏感的12歲時讀到了這篇文章,這讓我第一次對波斯戰火的故事產生了熱情。

13.引自大衛,208頁。

14.埃斯庫羅斯,104—105頁。

15.寇松,卷二,195—196頁。

16.《君上訪問印度歷史紀實,1911年》(倫敦,1914年),176—177頁。

17.格林,23頁。

18.默多克,171頁。

19.斯塔爾(1977年),258頁。

20.埃倫伯格,389頁。

21.由於作者是法國人弗朗索瓦·奧利耶,為了更精確起見附其原標題LeMirageSpartiate。

22.普魯塔克,見其早期不太典型的批評文章《論希羅多德的惡意》。

23.戴維森(2003年)。

1呼羅珊大道

1.亞述納西拔文獻,卷1.53,巴奇和金英譯,272頁。這一段文字提到了亞述納西拔在亞述北部山區的各個戰役。

2.引自庫特(1995),518頁。

3.盡管難以取得充分的證據,但現在人們已經公認雅利安人從東方來到紮格羅什山區。有少數人認為米底人和波斯人從北方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紮格羅什山區。

4.選自沙爾默尼澤爾三世作戰紀錄(公元前843年);見赫茨菲爾德,24頁。

5.米底國家在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之間的準確地理範圍現在還不清楚。根據萊文(《伊朗》12,118頁)的觀點,它幾乎是“一條緊緊限制在呼羅珊大道兩旁的狹長地帶”。

6.《那鴻書》,3.3。

7.關於米底帝國這部分說明不可避免地主要依據於希羅多德的陳述,他在這些事件發生後一百多年的時候將其記載下來。他記述的主要部分與同時代巴比倫人的記載可以互相印證,在後者的記錄中提到了基亞克薩雷斯(克亞克薩裏,Umakishtar)與阿斯提阿格斯(Ishtuwigu),但是沒有更為清晰的記載。對主要米底人居住地進行的考古發掘表明,在推翻亞述帝國之後他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突然的下降——以前認為這個時期米底人正處在繁榮之中。在書面記載和物證之間存在的明顯背離令某些學者(最著名的就是桑奇斯-維爾登堡在《阿黑門尼德歷史》[下略作《阿史》]第三卷,197—212頁,以及《阿史》第八卷,39—55頁)懷疑是否曾經存在過米底人的帝國。當然,在大帝國廢墟上建立的較小帝國相對而言都比較貧窮——歐洲黑暗時代的歷史明顯就與此非常相似。同樣,如果我們接受大多數學者的看法——希羅多德的基本事實陳述是真實的話,米底的歷史細節仍然是非常模糊的。

8.對這兩次擴張的說明主要分別依據色諾芬和克忒西阿斯的著作。雖然兩位歷史學家並不以其記載精確著稱,但也沒有理由懷疑他們對這些事件的記述。實際上,亞裏士多德著作(《政治學》,1311b40)中記載了有關的傳說:阿斯提阿格斯個性軟弱而任性,但這完全同其他資料的說法相違背,沒有任何證據說明他統治的時間長短:在近東地區,軟弱的國王很少能長期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