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羅珊大道(第2/13頁)

這種沉默掩蓋了一個令人驚駭的發展。公元前615年,一位國王宣布建立統一各個米底部落、超越酋長權力的王權,他的名字叫基亞克薩雷斯(Cyaxares),此人聯合了帝國其他叛亂的臣屬,讓自己的聯盟部隊從他們的要塞直接攻入亞述帝國東部側翼。山民們這樣突然暴動的後果是毀滅性的。戰爭僅僅過了3年,就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尼尼微,這座亞述帝國最為強大的堡壘被攻破並被夷為平地。令帝國臣屬們感到驚異和高興的是,這座“血腥城池”在米底騎兵的鐵蹄之下變成廢墟。“刀光閃閃,長矛獵獵,騎兵沖鋒陷陣,主宰生殺,死者如山,屍橫遍野!”6

4年之後,曾經令整個近東地區長久籠罩在其陰影之下的龐大的亞述帝國終於崩潰了。而對於戰勝者來說,肆意劫掠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米底人在一夜之間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他們占據了原來帝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米底人的國王們不再是原來的小酋長,現在他們可以正當地在贏得的地位上肆意揮霍了——擴張勢力、炫耀權力。公元前610年,米底人攻入敘利亞北部,一路燒殺搶掠。公元前585年,他們又將戰火燒到了呂底亞(Lydia,呂底亞人生活在今土耳其西部地區)境內,但由於戰場上空發生了一次日食,所以交戰雙方各自罷兵。根據一項匆忙達成的協議,米底和呂底亞兩個對立的帝國以哈裏斯河(Halys)作為他們的邊境分界線,在隨後的30年裏,近東地區的勢力均衡所帶來的和平局面一直沒被打破。7

米底新國王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卻絲毫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想法。現在他的心思轉移到與別的大國作戰的事情上去了,他將注意力轉向帝國北部和東部遠離新月形沃土的偏遠地方。沿著之前亞述諸王的足跡,他開始向亞美尼亞和今阿塞拜疆地區的荒山野嶺進軍,想讓這些國境之外的野蠻人學會敬畏他的聖名。8從其他的方面來看,米底人還保持著過去準部落和遊牧民族的習俗,雖然他們對於近東地區大國的傳統還不算熟悉,卻能夠激起米底國王的野心。畢竟像阿斯提阿格斯這樣的人物,他的權威並不比呂底亞國王或者埃及法老的權威小,很難想象他會甘心在一個帳篷中治理他的帝國。古代的帝王們都將宮殿財富和堅固的首都視為理所當然,阿斯提阿格斯自然也想擁有這一切:用黃金和石頭宮殿來證明他的輝煌事跡。

沿著呼羅珊大道登上山頂的旅行者們都能看到,在通向前方伊朗高原的道路旁,在如畫的風景中矗立著一座宮殿,七重宮墻閃閃發光,每一重都塗上了不同的色彩,最裏面的兩層建有鍍銀和鍍金的城垛,這就是埃克巴坦那(Ecbatana),米底國王的要塞,建成僅僅100年就成了世界的中心。9這裏可以控制東西方的貿易,而且為它的主人敞開了通向紮格羅什山脈及其背後所有地區的大門。對於米底人的部落酋長們來說,這更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建築。雖然他們得到絕對的保證,自身的自由不受王家瑣事約束,個人領地不受黨派鬥爭幹擾,但是他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自己變成了被阿斯提阿格斯宮廷控制的附庸。在宮殿的七彩圍墻建立起來之前,埃克巴坦那曾經是各個部落自由聚會的公共場所,在它的名稱中保留了這一功能的含義:“聚會點”。但是現在這些時光已經遠去,米底人為了爭取自身自由同尼尼微的暴君鬥爭了那麽久,如今卻成了一個離家園更近的暴君的臣民。

不必驚訝於在後代的記憶中,阿斯提阿格斯成了一個食人魔鬼,也不必驚訝於當試圖解釋失去自由的原因時,米底人將埃克巴坦那當成奴役的象征和發源地。10

世界的主宰

據說,即便在所有證明其偉大的證據中,阿斯提阿格斯仍然被一個預言的重重鬼影所包圍:他不斷夢見自己受到折磨,不斷有跡象警告他國家將被毀滅。米底人將這歸結為一類幻覺,而所有在世的祭司們都在試圖占蔔這到底可能意味著什麽。這些宗教方面的專家善於趨吉避兇之術,他們向國民保證人們性命無憂,因為對這個虔誠而規矩的民族來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即使在最明亮的光芒之下也會有黑暗的陰影。而對於祭司們來說,好像全世界都已經對這一顯而易見的真理熟視無睹。在遙遠的地方,人們守護著一束永恒的火焰,它既不在最寒冷的泉水旁邊,也不在最高的山峰之上,這束火焰燃燒在一處不被塵世汙濁之物汙染的純凈地方。造物主同時帶來了黑暗和光明。蠍子、蜘蛛、蜥蜴、蛇、螻蟻……各種爬蟲和蠕蟲都是從無處不在的陰暗中自然生長出來的,而祭司的職責就是只要見到這些生物就消滅它們,同樣也要保衛人們尤其是國王的夢境免遭黑暗的侵擾。“空氣中充滿了鬼魅,它們飄浮在人的呼吸中,現形在那些被幻覺驚擾的人的視線裏”11,偉大的國王也需要像聖火一樣得到精心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