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2/5頁)

諸葛亮笑吟吟地看著他,目光很溫暖。

若無其事。

但是崔諒卻在諸葛亮的溫暖當中不寒而栗。不知道為什麽,他極想哭。就像迷路的孩子手足無措,想以哭泣趕走恐懼一樣,這是一種自我安慰。

諸葛亮對他說,好,很好。你好,楊陵好,大家都好。大家好了,世界就好了。

諸葛亮的話說得很抽象,很哲學,崔諒聽得一頭霧水。

諸葛亮又說,我看這樣,讓關興、張苞跟你先進城,只說救軍馬上就會殺入城中。等裏面都安排好了,你們舉火為號,我立即率兵入城去捉夏侯楙。你看好不好啊?

崔諒傻了。他這才知道,諸葛亮的目光為什麽很溫暖。因為他胸有成竹。

這個人的反應太快了。所謂將計就計,那就是他的本能啊。

所以到了這裏,出現了兩個將計就計。楊陵將計就計要捉拿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要捉拿楊陵和夏侯楙。而崔諒置身其間,身不由己,命運岌岌可危。

因為諸葛亮的意圖很明顯。他也要來個裏應外合。讓關興、張苞先進城摸清情況,舉火為號,他再殺將進去。

這個,就是諸葛亮式的將計就計,和楊陵的將計就計針鋒相對,很有相生相克的意思。

重要的是智慧

崔諒首鼠兩端了。

真正的首鼠兩端。

他這個雙面間諜現在真是糊塗了。要幫哪一邊呢?最重要的,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誰都不知道。在時間將歷史的謎底揭曉之前,沒有誰可以預料成敗。所謂功虧一簣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所以,崔諒只能隨波逐流。他現在已經不能說“不”了。自始至終,他都是計謀裏的一個棋子,無足輕重的棋子,卻是缺一不可的棋子。在這場鬥智鬥勇的遊戲中,誰都沒拿他當主角,但誰都不允許他擅自離場。

他必須陪他們一起熬著,直到遊戲結束。

直到陪上卿卿性命。

這就是崔諒的宿命。

想通了的崔諒帶著關興、張苞等進城了。

南安城上。楊陵撐起懸空板,倚定護心欄,一語雙關地問崔諒:“何處軍馬?”崔諒也一語雙關地回答:“安定救軍來到。”

兩人一問一答,很有默契。都以為理解了對方的意思,但實際上卻都誤解了對方的意思。

兩個人都在演戲,但很顯然,戲演砸了。危險已是近在眼前。

最關鍵的時刻,崔諒突然補戲。

他開始救場了。

崔諒在關興、張苞等進城時悄悄向城上射了一箭。

這不是致命的箭,而是救命的箭。救楊陵的命,也救夏侯楙的命。

因為箭上有信。

密信。

信是這樣寫的:“今諸葛亮先遣二將,伏於城中,要裏應外合;且不可驚動,恐泄露計策。待入府中圖之。”

這封信毫無疑問擺明了崔諒的政治立場。他還是把寶押在了楊陵身上。

不錯,一個人是可以隨波逐流、首鼠兩端,但最後他必須抓住一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管是從哪裏漂來的。所謂左右逢源的好事一向與普通人無關,更何況是普通人當中的老實人。

夏侯楙見了這信,也將計就計了。

在所有的計謀中,將計就計是用得最濫的一招。

是人不是人拿過來就用,以為可以算計他人。但事實上,很多人設計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說到底,計謀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你的智慧是不是高於他人,這個最重要。智慧高,用什麽計都如行雲流水,不帶半點阻礙;智慧不高,用什麽計都是捉襟見肘,貽笑大方,甚至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這個道理其實不復雜,很好懂。

但真正懂的人不多。

因為拒絕。

每個人都拒絕承認自己智慧不高,都願意相信自己高人一等。所以都喜歡將計就計,以為真的可以將他人引入彀中,任自己擺布。

就像現在的夏侯楙,豪邁地要算計諸葛亮。他說:既然諸葛亮已經中計,那我們可在府中埋伏刀斧手百余人,等關、張二將隨崔太守到府下馬,閉門斬殺。然後呢,在城上舉火,騙諸葛亮入城。最後呢,伏兵齊出,活捉諸葛亮,哈哈,哈哈……

夏侯楙笑得很豪邁,很自信。那神情,像極了一個智者,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

但南安終究是諸葛亮的南安。

因為他的智慧比夏侯楙、楊陵都高。在三個人的將計就計中,最後勝出的是諸葛亮。

楊陵死了。在城門邊迎接時,被關興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崔諒死了。在見勢不妙逃走時被張苞手起一槍,刺中後心,很難看地掙紮了幾下就一命嗚呼了,從而終止了他短暫的雙面間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