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猜疑(第2/2頁)

以仁慈和寬容立世的劉備在得了涪關之後的慶功宴上喝高了,他對龐統說:“兄弟,我看今日之會還不夠熱鬧,弄點音樂聽聽吧,慶祝一下。”

龐統卻哭喪著臉對他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這話是什麽意思呢?劉備聽了不高興了——伐人之國,是我樂意伐人之國嗎?還不是你一步步架著我在火上烤,一直說我劉某人領著正義之師,解放西川人民來了。現如今卻說我伐人之國,而且當著這麽多將士的面說我,你……你這不是讓我下不來台嗎?

劉備開始回擊了。他說過去武王伐紂,作樂慶功,難道他率領的不是仁者之兵?我看你龐統是喝多了,還待在這裏喝什麽酒?快走吧!

矛盾就這樣產生了。

在場的人誰都沒料到劉備會說這樣的話,劉備自己也沒料到。他突然覺得自己不是劉備,而是曹操。

不能容人的曹操。

龐統聽了這話馬上拍屁股走人了。

慶功宴不歡而散,只剩下劉備在那裏長籲短嘆。劉備這才知道,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個魔鬼,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這個魔鬼就會跑出來狂歡一下,令人露出廬山真面目。寬容的會變得狹隘,大方的會變得小氣,溫順的會變得粗暴……

現在,這個所謂的特定條件就是劉備手中的酒。它讓劉備原形畢露了。

這樣的發現讓劉備傷心——難道自己真是偽善之人?多年來的仁慈形象都是裝×的結果?劉備當然不認可自己的這個發現。他只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到底哪一面才是真實的?

沒有人告訴他答案。這個夜晚對劉備來說,是孤單單的夜晚。他首鼠兩端,茫茫然不知所措,覺得人生要經營好自己,真是要處處小心,出不得半點差錯。

第二天早晨,劉備重新經營了一下自己——他向龐統認錯了,承認自己酒後吐狂言,傷害了像他這樣一位忠誠且才華橫溢的老同志的心。龐統也順勢向劉備檢討了自己的態度。兩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重新把手握在了一起。

名聲是最響亮的通行證

黃權欣喜地發現自己得到了重視。毫無疑問,這是他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不錯,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在他人眼裏自己是不是受重視,是不是個有影響力人物。

黃權這回就成了有影響力人物。在劉備殺了楊、高二將,並襲擊了涪關之後。

在劉璋看來,這個殘酷事實的出現,不僅僅是損兵折將那麽簡單,毫無疑問,它是劉備狼子野心的大暴露。還是黃權當初有預見力啊——劉備入川,那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由此,劉璋對黃權刮目相看。換句話說,黃權從現在開始,提的建議管用了。

這是有影響力人物的一個特權——不用苦諫,一句可以頂一萬句。

黃權建議劉璋連夜派兵進駐雒縣,以堵住進川的咽喉之路。這樣劉備雖有精兵猛將,也不能過此。

劉璋就令劉璝、泠苞、張任、鄧賢點五萬大軍,星夜趕往雒縣死守,防備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