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人間最詭異的時刻(第2/4頁)

惆悵再次屬於了周瑜。他大驚道:諸葛亮如此多謀,這是要讓我夜裏都睡不好覺啊!便有要將全部人馬殺向夏口,將諸葛亮碎屍萬段的意思。

不錯,東南風是在嗚嗚地刮,曹軍是在等待他去收割,可是和諸葛亮比起來,周瑜認為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諸葛亮是對手。旗鼓相當的對手。人生最寂寞的事情是什麽?沒有對手,獨孤求敗。

因為獨自孤獨,只能對舞弄清影,寂寞獨一人。這樣的人生在周瑜看來毫無意義。

現在好了,有了諸葛亮,處處逞強的諸葛亮,這個給他帶來巨大沖擊力的男人,令其感受到了活著的目標——對決,並消滅他!哪怕付出一切代價。

魯肅死死攔住了他,攔住了周瑜的沖動。在魯肅看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對決,而是在最適當的時間做最適當的事。現在東南風在嗚嗚地刮,曹軍在等待他們去收割,和這件事情比起來,魯肅認為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包括諸葛亮。

要分清主次輕重啊,魯肅苦口婆心地說,至於諸葛亮之事,且待破曹之後,再徐圖之吧。

周瑜的沖動消失了,或者說換了方向。不是魯肅說服了他,而是他自己說服了自己。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是不可能被他人說服的,如果不聽從內心的召喚,誰都不可能改弦更張。

周瑜改弦更張了。因為他痛苦地發現,他現在就去找諸葛亮的話,曹軍將是最大的收獲者。他們會如影隨形,到時候被收割的將是他——周瑜。這樣的發現讓周瑜心碎不已。

東南風繼續在嗚嗚地刮,東南風不會永遠嗚嗚地刮。在風中,周瑜擡起頭,體會人生的蒼涼與無奈。

他開始排兵布陣,目標是曹操。

做得太對也有問題

諸葛亮也在排兵布陣。這是他回到夏口之後所采取的第一行動。

不錯,周瑜在準備收割,他也要準備收割。諸葛亮的收割曹軍計劃是高瞻遠矚的,是以周瑜的行動為前提進行的第二波攻擊計劃。

更加考驗智商,要的就是精準打擊。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打擊是否精準,因為誰都不是事後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看上去卻胸有成竹,就像他已去過未來,對一切了如指掌,不差分毫。

諸葛亮對趙雲說:子龍你帶上三千軍馬,渡江後取烏林小路,揀樹木蘆葦密處埋伏。今夜四更之後,曹操必然從那條路走過。你等他軍馬過後,就在半中間放起火來。這樣雖不能殺他個盡絕,也能殺一半。

趙雲問:烏林有兩條路,一條通南郡,一條取荊州。曹操不知向那條路跑來?

諸葛亮自信道:南郡形勢急迫,曹操肯定不敢去;我看他必來荊州,然後率大軍投許昌而去。

趙雲走了,諸葛亮又對張飛說:翼德你領三千兵渡江,截斷彝陵這條路,去葫蘆谷口埋伏。曹操必不敢走南彝陵,而望北彝陵去。曹軍埋鍋造飯,必見炊煙。你只看煙起,就在山邊放起火來……

張飛也走了,所謂領計而去。但是關羽卻無所作為。不是他不想打仗,是諸葛亮將他冷落在一旁,不予理睬了。

關羽不知道這是為什麽,仿佛人生中的很多事,只有結果,沒有原因,更沒有解釋。關羽要的是一個解釋。因為他沒有做錯什麽。

諸葛亮知道他沒做錯什麽,相反,做得太對了,可有時候,一個人做得太對也有問題,就像關羽,對誰都赤膽忠心,投桃報李,甚至對曹操也是如此。

諸葛亮覺得,這很麻煩。不錯,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可對待敵人也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嗎?很多人不會這樣,關羽卻會這樣。

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是關羽。諸葛亮心情復雜地對關羽說——以前曹操對你恩重如山,你肯定要報答他,起碼心裏有這個想法。此次曹操兵敗,必走華容道;我若令你去守,你必然會放他過去。因此我難以決斷啊。

關羽卻對諸葛亮的復雜心情嗤之以鼻。關羽以為,世上事是一報還一報,以前曹操是對他恩重如山,可他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要說報答,早就報答過他了。這次要撞見曹操,怎麽能輕易放過!

關羽說這番話時斬釘截鐵,充滿了大丈夫的氣概。諸葛亮便想跟他打一個賭——他要關羽立下軍令狀,再去守華容道。

事實上諸葛亮是在跟自己打賭。的確,人世間最大的賭注其實是自己,贏了自己也就贏了世界,只是這一回的諸葛亮心裏沒底。

因為他從來沒有跟一個人的忠誠打過賭。忠誠是可以回報的,這毫無疑問,有疑問的是,忠誠的回報是不是有限度,這是諸葛亮心裏不太有底的原因。卻是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