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得失

幹嗎要有底線?

突破口依然是呂布。

只能是呂布。

因為打呂布沒有後顧之憂,劉備這樣一個小心謹慎之人。現在是只求自保,哪還有攻人之心。

的確,大多數情況下,仁慈之人進攻欲望不強。不管什麽東西,一定要他人送到他手上為止。即便這樣,到手的東西也要一推二推三推,實在是推無可推再半推半就地收下。

這是仁慈之人的一個特點。

劉備就是這樣。

他不敢突破自己。

原因很簡單,一旦突破自己,他就不是劉備了。在依靠一顆仁慈之心得到一些東西時,他注定要失去另一些東西。

對於這些失去,劉備安之若素。

曹操算準了劉備的安之若素,所以他向濮陽進發了。

這一次,他一定要拿下呂布。只有拿下呂布,才能拿下劉備。這是一個正確的進攻秩序。

因為呂布和劉備,是兩個不同性格類型的人。一個是豺狼,一個是兔子。不與豺狼爭食,而直接將豺狼當食物,曹操的人生,可謂兇悍無比。

呂布也兇悍無比。

他站出來了。

獨自站在濮陽城外,迎接曹操的千軍萬馬。

不錯,呂布也是這樣的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誰怕誰啊!

陳宮卻還是怕。

不是怕曹操,而是怕呂布。

因為他絕望地發現,在經過短暫的謙虛謹慎之後,呂布同志又開始驕傲自滿了。誰的青春有我狂。帥哥呂布當風而立,睥睨曹操的千軍萬馬。

也睥睨陳宮的苦口婆心。

陳宮一向以為,打贏一個人是容易的,打贏一支軍隊是很難的。不錯,在一對一的較量中,呂布是不輸曹營中的任何一個人。但呂布一個人打得過一支軍隊嗎?

打贏一支軍隊,武功是最靠不住的。

計謀也不大靠得住,因為曹軍中多計謀之士。

靠得住的是大局觀和氣度。

只有依靠大局觀和氣度取得的勝利才是完全徹底的勝利。

呂布有大局觀嗎?

呂布有氣度嗎?

沒有。

所以陳宮對呂布苦口婆心,希望他不要做一個勇士,要做一個統帥,做一個有大局觀和氣度的統帥,做一支軍隊的靈魂人物。

呂布卻依舊要做勇士。

因為呂布覺得,只有先做好勇士,才能做好統帥,要在氣勢上壓倒敵人嘛,要身先士卒嘛。仗是怎麽打出來的,不是靠耍嘴皮子耍出來的,而是靠人頭落地砍出來的。

當然,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說,呂布的生存價值就是做勇士。和陳宮比計謀嗎?那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所以,只能比武功。呂布要以自己的絕世武功豪邁地告訴陳宮,在這個世界上武功有時候比計謀更重要。因為武功裏有計謀,武功其實就是最大的計謀。

但是,意外發生了。

曹軍裏來了個陌生的對手。

許褚。

許褚是新近加盟曹操的一個勇士。和呂布一樣,他的生存價值也是做勇士。

他們打了個平手。

呂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此之前,他沒有遇到過和他打成平手的對手。

許褚也覺得不可思議。和呂布一樣,在此之前他也沒有遇到過和他打成平手的對手。

兩個人打不下去了。

打不下去的原因是收不了場。雖然說世上什麽事情都可以收得了場,但此仗例外,例外在他們的觀念上。在這兩個武功蓋世之人的頭腦裏,格鬥的結果無非只有兩個:勝利和失敗。

如果不能勝利,他們或許可以接受失敗,但絕對接受不了平局。他們以為,所謂的平局就是人世間竟然存在著另一個武功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這樣的發現讓他們氣餒。

必須死去一個——他們只追求獨一無二。

卻又不能死去一個,因為倆人誰也奈何不了對方。

這是平局的意義之所在。

就這樣,在尷尬的平局當中,兩個孤傲之人徒勞地攻擊對手卻毫無結果,這樣的感覺於他們而言簡直是生不如死。

曹操出手了。

他要打破平局。

作為打破平局的一個重要舉措,曹操讓典韋等五員大將上場,他們和許褚圍成一個圈子,六打一,一定要讓呂布死翹翹。

呂布的眼睛睜大了:不會吧,老大,這也太無恥了。拜托,做人有點底線好不好?

曹操笑了。

他是不會給呂布底線的。因為他不是劉備,他是曹操。既然天上不會掉下個徐州城給他,他幹嗎要有底線?

一切為了勝利,而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

此時的曹操兩眼圓睜,要看一場勝利是如何在他手上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