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替換之道

趙若素是一位比楊奉還要嚴厲的教師,同樣的直言敢諫,只要皇帝還沒憤怒到要殺人的地步,他什麽都敢說。

“陛下不應該允許東海王私下抓人。”一見到皇帝,他就說出這麽一句話。

“那是刺客,東海王需要便宜行事。”韓孺子辯解道。

“問題就在這裏,東海王知道自己可以便宜行事,京兆尹知道嗎?”

韓孺子不語。

趙若素繼續道:“東海王與宿衛士兵闖進客棧抓人,按大楚律法,此事理應層層上報,直達京兆尹府,京兆尹眼下有兩種選擇:一是猜到抓人乃是陛下的聖旨,於是隱而不報,將案子就此壓住;二是秉公執法,派人登門,要求陛下解釋清楚。陛下更希望看到哪一種?”

“京兆尹府會讓陛下親自解釋?”

趙若素搖頭,“京兆尹府的官吏只要進入倦侯府的大門,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宿衛士兵向他解釋,在外人看來,也是陛下在做解釋。”

韓孺子露出微笑,“外人眼中的皇帝總是與真正的皇帝不同。”

趙若素拱手,“正是,陛下若不重視‘外人眼中的皇帝’,兩者的差別就會越來越大大,當陛下覺得有些事情不可理解的時候,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裏。”

“嗯,朕不喜歡有司找上門來,這一整天都沒人來,應該不會來了吧?”

“大概如此,可是不來的話,後果更嚴重。”

“怎麽說?”韓孺子客氣地問,趙若素的話雖然不合時宜,卻的確能給他不少啟發。

“關鍵就在那個‘猜’字,京兆尹府不知陛下的真實心意,又沒見到聖旨,只能猜測:既然有東海王和宿衛士兵親自動手,那就應該是執行陛下的旨意。這一次官府猜對了,可陛下要讓官府一直猜下去嗎?以後若是猜不對呢?”

“你說得對,朕未能見微知著,是朕的錯誤。”韓孺子端正神色,不再以隨意的態度對待趙若素,如果各處衙門都習慣了猜測,那東海王和宿衛營的權力可就大了,“若按朝廷的規矩,朕又想便宜行事,及時抓捕刺客,應該怎麽做?”

趙若素躬身行禮,“在京城抓捕犯人,應歸京兆尹府負責,陛下可向京兆尹府派駐使者,使者可以便宜行事,只需事後及時通報京兆尹府即可,如此一來,規矩、律法皆得遵守。使者為臨時派駐,事成即撤,對官府的影響也不大。”

“使者既然駐在京兆尹府,也要用他們的公差抓人吧?只怕會泄密。”韓孺子很清楚,許多官吏,尤其是那些小吏,與豪傑關系親密,甚至本人就是豪傑,為了江湖道義,有可能不忠於朝廷。

“會有這種可能,請陛下權衡利弊,另外,使者也可以動用宿衛營,只是不要太多、太頻繁,而且身邊無論如何要留京兆尹府的一名官員。”

“派駐使者……只稱使者太簡單了些,應該起個名字。”韓孺子心中已有人選。

“督捕盜賊古有繡衣使者,陛下可借用之,只是繡衣使者通常由朝廷重臣擔任,陛下如果想讓身邊近臣擔任,或許可以降一個級別,執法者尚黑色,可稱之為‘玄衣使者’。”

韓孺子覺得不錯,“散騎常侍金純忠可擔任此職。”

趙若素拱手後退,他只負責糾正皇帝的行為,絕不幹涉皇帝用人。

韓孺子又問道:“朕有意更新朝廷,從明春的大考開始著手固然穩妥,可是太慢了些,在此之前,朕能做些什麽?當然,要按朝廷的規矩。”

規矩對皇帝是有好處的,皇帝不守規矩,底下的官員也就有了不守規矩的借口與手段,當多數大臣不守規矩,皇帝也就分不出才能與平庸、忠誠與奸邪了。

“宰相為百官之首,往下是左右禦史、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除宰相之外,其他九人的品級未必最高,卻掌握著最實在的權力,更新朝廷難,替換大臣稍微容易一些,陛下想替換哪位?”趙若素頓了頓,“或者哪些?”

韓孺子長長地嗯了一聲,“現在就能換人嗎?”

“現在可以著手。宰相位高權重,不可輕易動搖,通常由左、右禦史當中的一人人接替,陛下遲遲沒有任命新的禦史,想必是沒有合適人選。”

韓孺子點下頭,左察禦史蕭聲為國殉難,右巡禦史申明志接任宰相,禦史之職空缺,皇帝一直沒有補上。

“禦史負監察之責,為官經驗必須十分豐富,通常要在三部以上擔任過尚書,現今的吏部尚書馮舉、禮部尚書元九鼎、兵部尚書蔣巨英符合此項要求,陛下可選者不出此三人。”

“朕不能越級提拔大臣嗎?如果朕記得沒錯,武帝好像經常這麽做。”

趙若素搖頭道:“陛下的確記錯了,那是眾人心目中的武帝,陛下受眾人影響,也以為武帝能夠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