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重返倦侯府(第2/2頁)

直到這時,申明志等人才警惕起來,察覺到皇帝很可能是要另立一個議政場所。

這正是韓孺子的目的,朝廷的規矩與慣例自有好處,能夠保證整個大楚正常運轉,但是效率太低,韓孺子決定與它保持一段距離,將日常事務交給勤政殿,自己專心解決那些最為急迫的問題。

西域的問題最遙遠,相對來說也最簡單,韓孺子在倦侯府再次召見鄧粹與張印,並且允許一批勛貴侍從以及翰林院學士和國子監弟子旁聽,這兩類人是朝廷未來的文武官員,皇帝要從現在開始培養。

張印還是口拙難言,仍由鄧粹主說,他已經看過了張印的策疏,與老將軍私下裏交流過幾次,甚至去監獄裏探望了張印推薦的那批囚徒,對整個計劃非常贊同。

那批囚徒有二十多人,都曾在西域任職,因為一次矯詔行事,在桓帝期間被召回京,逮捕下獄。

事情並不復雜,西域某國發生動亂,一批大楚官員來不及請示朝廷,發布一道假令,從各國征集士兵,平定了動亂。

問題在於這批官員的野心比較大,想要立功封侯,平亂之後沒有遣散軍隊,而是繼續征戰,順便將幾個平時不太老實的西域小國的都城也都攻破,以顯示天威。

西域震恐,連那些忠於大楚的國家也害怕了,偷偷向朝廷送來奏章,說明真相。

二十幾名官員因此入獄,之後不久,桓帝駕崩,他們的事情就被遺忘,沒處申訴,也不能出獄,關押至今,直到被辟遠侯張印想起來。

張印沒說的理由,鄧粹替他表達:“如果陛下是要羈縻西域,這些人無用,他們既不是世家子弟,也不是科考舉子,一群貪功的狂徒而已,專愛無事生非。如果陛下真要在西域築城以禦外敵,沒有比這些家夥更合適的幫手了。”

在場旁聽的勛貴侍從與讀書人分成兩派,前者覺得應該讓這些囚徒戴罪立功,後者持反對意見,理由很多,一是西方到底有沒有外敵還不確定,不可擅動,二是這些人由桓帝定罪,身為兒子的當今聖上,不該放他們出來。

韓孺子讓他們爭吵,與東海王共同擬定了聖旨,任命為鄧粹為護西域都尉、張印為築城將軍,共赴西域,便宜行事,大楚之人,隨兩人選用,不問出處,但是限定一百人,多了不給。

這道聖旨終於引發了勤政殿的反彈,新任宰相申明志發現自己再不出頭的話,將會名存實亡,但他也知道自己尚未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地位不穩,說話沒有分量,他壓下聖旨,沒有立刻送回倦侯府,同時向慈順宮送信。

慈順宮反應很快,傳懿旨要皇後回宮,理由是王美人即將被正式冊封為第二位太後,有些事務需要皇後本人處理。

崔小君不能拒絕,匆匆回宮。

韓孺子忙完一天的事情,也回皇宮,在泰安宮和秋信宮都沒有找到皇後。

後天即是冊封之日,王美人搬出了上官太後的慈順宮,住進曾歸皇太妃所有的慈寧宮,皇後也被留在這裏。

王美人病了,起碼臉上帶有病容,身為兒媳的皇後,有義務侍奉湯藥,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讓她離開,崔小君也不想破例,看到皇帝,只是笑了笑,然後按正常禮儀接駕。

王美人還沒到臥床不起的地步,斜倚在軟榻上,嘆了口氣,說:“陛下來看我了。”

“母親身體有恙,怎麽不早些通知朕?”

“也不是什麽大病,這兩天可能忙碌了些,皇後照顧得很好,無需勞煩陛下,只要陛下能時時過來,讓我看一眼,病就好多了。”

韓孺子上前,握住母親的手,“朕就在宮裏,隨時能來探望母親。”

王美人勉強笑了笑,皇後等人識趣地退出房間。

“陛下真的長大了,能夠親政,一個人就能治理整個天下。”王美人贊嘆道。

韓孺子明白母親的意思,笑道:“一個人可不行,必須要有文武群臣的輔佐。”

“既然如此,陛下為何遠離勤政殿重臣,以至尊之體偏居小小的倦侯府?群臣失君,如嬰兒離母,嗷嗷不止,陛下聽不到嗎?”

韓孺子依然微笑,“母親有所不知,朕就是想看看群臣的反應,好確定誰更忠誠一些,倦侯府只是暫居之處,朕早晚還是會回到勤政殿。”

王美人盯著兒子,已經沒法再像從前一樣一眼將他看透,但這畢竟是她的兒子、她的一切,嘆口氣道:“別的事情我不懂,也管不了,只有一件事,陛下得給我一個確切的回答——什麽時候能讓太後與我抱上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