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執政(第2/2頁)

第一天下來,他發現這一點也不難。

勤政殿由宰相主持,各大部司以及各地官員的奏章大都匯集於此,他與幾名指定的大臣商議批復內容,交給皇帝過目,獲得許可之後,成文交付相應衙門,只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奏章,才由皇帝親筆批復。

正常的奏章批復“已閱”即可,交給有司收藏,可能永遠也不會再拿出來,另一些奏章則提出各種問題,某地大旱、某地水澇、某司要做某事等等,絕大多數時候,宰相的批復是將奏章轉到相應的衙門,由該司提出明確的意見,再由宰相批準,來來回回能持續幾天甚至幾個月。

皇帝的職責是監督這一切的正常運轉,並且掌握著最為關鍵的寶璽——沒有寶璽之印,宰相的批復也只是一句空話。

只在極個別的情況下,比如某個重要的官職出現空缺,或者發生齊國叛亂、匈奴入侵這樣的大事,才會出現激烈的爭論。

整個流程一環套一環,皇帝隨時可以叫停,加入自己的意見,但是沒什麽用,韓孺子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想法不會比有司的專業回復更好,與其耽誤流程,不如旁而觀之。

第一天的工作比較多,有幾件事的確需要皇帝本人的首肯。

希望冊封皇帝生母為第二位太後的奏章已經堆成了山,理由多種多樣,甚至上升到事關大楚江山穩定與否的高度。

這正是韓孺子要解決的第一件事,朱批禮部、宗正府照辦,然後送到慈順宮請太後過目,這是禮節,也是規矩,皇帝不能繞過。

慈順宮反應也快,下午就送回來,不知是誰操筆,總之太後贊賞了皇帝的一片孝心,要求此事盡快辦理。

接下來是對各地的減賦,大楚連年征戰,尤其是齊、代、燕等地,受損頗多,韓孺子離開晉城之後,曾經巡視一圈,所到之處都有大赦,這回是正式確認,並根據情況延長時限,一到五年不等。

申明志等大臣提出建議,此事可以稍緩一緩,等王太後獲封時頒布聖旨,以顯王太後慈愛萬民。

韓孺子同意。

再往下是戰後的論功行賞,兵部等有司已經擬定計劃,耗費巨大,但是一點也不能省,絕大多數人的封賞都有標準,唯有崔宏、柴悅、鄧粹三人需要皇帝另定。

韓孺子記得皇後的請求,於是將崔宏、鄧粹兩人圈為“待定”,只將柴悅升為驃騎將軍、北軍大司馬。

驃騎將軍是虛銜,北軍大司馬才是實職,但北軍傷亡慘重,已回轉京城休養,柴悅在塞外實際上是以臨時身份掌管全軍。

這是大楚的慣例,讓邊疆大將名實分離,以免其擁兵自重。

韓孺子特意找了一下,老將房大業被封為北軍都尉,算是不錯。

這些事情忙完,已經將近傍晚,守宰相申明志希望明日再議,韓孺子卻要求繼續,因為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急需處理。

皇帝被困晉城期間,一批文臣殉難,也有一批文臣立功,正常封賞之外,空缺的官職也得盡快填補。

其實皇帝在外繼續巡狩時,相應職位都已找到代領者,只待他回來確任,唯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官職,大臣們不提,也沒有奏章,要由皇帝主動一些。

守宰相申明志該升為真宰相了,在他這個位置上,無過便是功,皇帝找不到繼續觀察的理由。

楊奉的請求還沒有得到正式允許,因此仍留在勤政殿內——身為中掌璽,這是他一次掌管真正的寶璽。

眼看天色將晚,楊奉向皇帝使眼色,韓孺子知道自己不能再等,於是開口,稱贊申明志的才德,決定正式任命他為大楚宰相。

申明志磕頭謝恩,其他大臣祝賀,首日議政方算結束。

韓孺子回到寢宮時已將近二更天,發現皇後不在,有些納悶,找來劉介詢問才知道,原來他少發一道聖旨,皇後已回秋信宮居住了。

宮裏宮外,到處都是規矩與慣例,韓孺子發現自己一整天也沒做成一件想做的事情,絕不想以獨守空房結束這一天。

時間已晚,再頒旨傳召皇後已經來不及,規矩這時候發揮作用,劉介提醒,皇帝可以在任何時候選擇任何一處嬪妃的寢宮就寢。

韓孺子於是住進了秋信宮。

皇後崔小君有點意外,也非常高興。

躺在床上,閑聊了一會,韓孺子問:“你懷念倦侯府嗎?”

“嗯。”崔小君不敢直接回答,因為她懷念得心都在疼,如果有選擇,她寧願再做倦侯夫人,但這種話絕不是皇後該說出來的。

“我要重新整修倦侯府,送給你當禮物。”韓孺子頓了頓,“也送給我自己。”

韓孺子必須找個地方,以擺脫皇宮與朝廷的束縛,規矩與慣例大有好處,但它們更適合平庸的皇帝,而不是想有所成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