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互不知情

北有匈奴,南有叛軍,柴悅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

這支楚軍的統帥是大將軍崔宏,若在平時,崔宏斷不會聽從一名後輩的建議,這回不同,除了大將軍印,他將幾乎整支軍隊都交給了柴悅,任其安排,自己坐在旁邊點頭同意。

少數了解崔宏的人明白,大將軍又要逃回京城,那裏才是權力之源,只要崔家還想繼續擁有權勢,就必須在京城獲得勝利。

柴悅不想那麽多,京城對他來說乃是落魄之地,只有在軍中,他才能得到夢寐以求的地位與尊嚴。

“這一戰只能勝不能敗,必須讓匈奴人明白楚軍實力猶存,才能與之談判,換回皇帝。”柴悅並不了解塞外與晉城的情況,他的計劃是匈奴人包圍皇帝,楚軍就反過來逼迫大單於。

可楚軍在經過多次補充之後也只有七八萬人,遠遠少於匈奴人,背後的叛軍數量不多,與敵軍配合,卻也是一個心頭大患。

腹背受敵,對任何一位將軍來說,這都是一個左右為難的處境。

柴悅決定冒險。

“北方有勞房老將軍看守,一天,我只需要一天。”

房大業點頭,越是重要時刻,他越不願說話,神情也越顯陰郁,但他的承諾值得信任。

房大業統兵一萬,沿山布置,多張旗幟,用來阻擋十萬以上的匈奴人,柴悅則率領剩下的六七萬人,全力進攻正在步步逼近的叛軍,力爭一天之內結束戰鬥,調頭回來支援房大業。

這是一個極為冒險的計劃,需要精細的配合,柴悅與房大業任何一方的失誤,都會導致整支楚軍的潰敗。

柴悅沒有立刻出擊,排兵布陣看上去像是要與匈奴人決戰,這是一般人的正常選擇,可他早已派出大量斥候,嚴密監視著南方叛軍的進展,還派出一支伏兵,準備堵住叛軍的退路。

如他所料,叛軍太不成熟,北上的途中小勝數次,再加上匈奴人的激勵,以為此戰必勝,因此貪功冒進,不像是來打仗,倒像是來揀戰利品的,行軍速度過快,隊伍抻得比較長。

大單於發出通牒的第三天早晨,皇帝正在晉城向群臣敬酒,燕國之戰提前開始,匈奴人首先發起進攻,楚軍沒有城墻,只有臨時搭建的木柵,匈奴人不用攻城器具,縱馬馳騁,楚軍則以滾木檑石迎戰。

柴悅開始派出一支支軍隊,一開始人數不多,只有幾千人,顯得楚軍抽不出人手,用以迷惑叛軍,將他們引入早已選中的狹窄地帶。

一個多時辰以後,房大業擋住了匈奴人的兩次沖鋒,柴悅派出手中的全部將士,包圍叛軍,以亂箭射之——時間緊迫,柴悅不想留俘虜。

叛軍為自大付出了慘重代價,被堵在一處狹長的山谷裏,前後左右皆是楚軍,尤其是兩邊的楚軍,居高臨下,萬箭齊射,他們根本無從躲避。

房大業這邊卻頗為艱難,多處防線被匈奴人突破,他將殘兵聚在一起,守在山嶺上寸步不讓,以吸引匈奴人繼續進攻。

匈奴人這時犯下巨大錯誤,指揮作戰的名王貴人一直沒有看見嶺後楚軍的動向,以為嶺上的楚軍就是主力,沖破防線的匈奴士兵則急於搶奪人頭和旗幟立功,根本沒有在意其它事情。

房大業親持弓矢,與士卒並肩作戰,一直堅持到傍晚,身邊只剩下千余人,矢石將近,楚軍仍不肯退卻或是投降。

直到這時,匈奴統帥才發現楚軍數量不對。

柴悅的大軍終於及時返回,雖然人馬奔波整日,可是趁勝而歸,遠遠地望見匈奴人,以及仍然聳立在山嶺上的楚軍旗幟,眾將士的疲憊一掃而空,他們本應是防守一方,這時卻變成了進攻者。

燕國之戰將持續整整三天三夜,一條無名山嶺,先後易手十余次,誰也無法完全守住,誰也不肯放棄。

同一天,塞外也發生了戰鬥。

再三權衡之後,大單於覺得塞外楚軍滯留馬邑城,不是最急迫的威脅,所以悄悄將匈奴主力轉移到燕南之地,準備一舉消滅崔宏的這一支楚軍。

大單於不知道鄧粹已經到了馬邑城,就算知道也不會在意,在匈奴人的情報裏,鄧粹只是一名楚軍逃兵,拐走了右賢王的姬妾,一路西進,不知躲進哪座楚城中去了,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人會是皇帝委任的楚軍大將。

塞外楚軍先到燕國,這一帶的長城關卡被匈奴人由關內攻破並占據,原先的守軍大都逃到馬邑城,此刻就在鄧粹軍中。

匈奴沒留下多少人守關,他們也不擅長、不喜歡守衛高墻,總覺得不如平坦的草原自由自在。

第一道關卡只用不到半個時辰就被奪回。

鄧粹一下子意識到,自己揀了一個大便宜,只要膽子夠大,還能接著揀。

讓鄧粹制定一項無懈可擊的進攻或是防守計劃,他做不到,所以每到這種時候他都找借口睡大覺,將具體事務交給麾下的將官,可是論到分析大勢、當機立斷,他有著近乎完美的敏銳直覺,好像冥冥之中有神靈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