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意外消息(第2/2頁)

“嗯,可以等,但不能幹等,不管什麽原因,假設大將軍兵敗、函谷關失守,朝廷該如何應對?”

幾名大臣你瞧我我瞧你,都希望對方先開口。

楊奉走進來,站在皇帝身後,他不是議政大臣,用不著通報。

蔣巨英是兵部尚書,只能先開口,“依臣愚見,上官盛即便獲勝,也是僥幸,無需朝廷大動幹戈,稍假時日,大將軍定能反敗為勝。”

申明志、馮舉都支持兵部尚書的看法,禮部尚書元九鼎嗯嗯了幾聲,甚至不敢確定自己有資格站在這裏,直到皇帝的目光看來,他才說:“大將軍……必能……反敗為勝。”

韓孺子聽得不太認真,他知道這些大臣的才智不在戰事上,肯定拿不出好主意,他只是利用四人說話的工夫,回想自己看過的奏章。

北軍軍正柴悅和北軍都尉劉昆升趕到,路上已經聽聞函谷關兵敗的消息,參拜之後,柴悅立刻道:“函谷關必有異常,要麽是消息有假,要麽是大將軍本人出了問題。”

在大臣們聽來,“出了問題”另有含義,吏部尚書馮舉吃驚地說:“不至於吧,大將軍乃宗室重臣,對朝廷向來忠心耿耿……”

柴悅解釋道:“我是說大將軍有可能意外亡故,給了上官盛可乘之機。”

韓星年紀不小,的確有突然病故的可能,只是時機太巧了一些。

柴悅繼續道:“事不宜遲,朝廷應立刻派大將東行,還有機會招聚敗兵,奪回函谷關。”

韓孺子早有選擇,就是柴悅本人,正要開口,身後的楊奉輕輕踢了一下皇帝的腳後跟。

韓孺子馬上明白了楊奉的用意,柴悅只是皇帝心目中的“大將”,對於天下人來說,柴悅的職務、名聲與威望都不夠高,由他東行,很難聚集起韓星的舊部。

他收回嘴邊的任命,說道:“如果上官盛真的奪取函谷關並且固守,問題反而不大,再奪回來就是,朕只擔心一件事:關東災情嚴重,放糧賑災太晚,執行又不得力,入春以來,流民必然增多,上官盛若與各地盜賊同流合汙,才是大麻煩。”

韓孺子曾經想方設法讓各地開倉放糧,可是這幾天看到的奏章,表明他的努力只成功了一部分。

沒有聖旨終究是個死結,各地官員對開倉態度不一,災情越嚴重的地方,官員反而越不願意開倉,害怕糧食不夠,最終引發更大的混亂。

韓孺子早就想補發聖旨,可是沒有寶璽的“聖旨”能讓京城官吏承認,送到京外,效力就會減弱,信與不信又變成地方官員自行選擇了。

申明志建議將戶部尚書、左察禦史蕭聲也都叫來。

兩人很快趕到,尤其是蕭聲,好像就等在大門外面,一叫就到,而且態度也比其他人積極得多。

事實表明,大臣都不笨,當他們努力思考的時候,還是能想出好主意的,“當務之急是昭告天下:大楚撥亂反正,陛下重返至尊,朝廷穩定,軍民同心。上官盛大逆不道、劫持宗室子弟,人人得而誅之,他無路可逃,必然兵散人亡。”

戶部尚書到得稍晚一些,沒提出什麽意見,倒是佐證了皇帝的猜測,關東的形勢不容樂觀,流民數量的確在減少,但是極不穩定,這些人無地可種,一旦過了春耕季節,發現今年還是難有收成,很可能再度轉為流民。

崔太傅來得最晚,路上幾次改主意,最終還是來了,心裏打定主意,如果皇帝又要派自己去平亂,無論如何也要拒絕,除非女兒崔小君生下一位太子,崔宏是不會感到安全的。

崔宏連理由都想好了,皇帝卻沒有派他出兵。

將近午時,崔太傅剛到不久,函谷關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直接送到勤政殿,兵部尚書拆封,當著皇帝的面讀出來。

柴悅猜對了,大將軍韓星的確發生了意外,卻不是病故,他的身體一直不錯,無病無災。

韓星遭到了暗殺,時機恰到好處,正是兩軍即將開戰的時候,楚軍無主,因而大亂,給了上官盛以少勝多的機會,如今他已占據函谷關,下一步動向不明。

韓孺子忍不住轉身看了一眼楊奉。

楊奉昨天剛得到消息,孟氏兄妹和十幾名侍衛一路東奔,在函谷關附近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