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勢變

冠軍侯沒有認輸,在經歷最初的無謂憤怒之後,他逐漸冷靜下來,開始指使大臣們做出切切實實的反擊。

第一個行動的大臣是兵部尚書蔣巨英,大將軍韓星品級更高,但也沒權力獨斷專行,重大的軍令必須及時上報給兵部,再由兵部轉交給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軍令有錯,兵部可以退回,要求改正,在錯誤十分明顯的情況下,兵部還可以直接否決此道命令。

所謂的錯誤,通常是字句不通、語義含糊、犯了避諱等等,改正即可,在極罕見的情況下,軍令中的某句話會出現明顯的歧義,這個時候,兵部就可以暫時否決此令,無需上報皇帝。

兵部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反復閱讀大將軍派人送來的軍令,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卻連筆劃錯誤都挑不出來,熬了整整一個晚上之後,兵部還是要否決軍令,理由很簡單:印章不清,有可能是偽造。

這是個荒唐的理由,除非大將軍本人親自攜印回京,誰也無法證明印章為真,兵部實在無法可想,才撕破面皮做出這種事。

與此同時,兵部還要向各地駐軍直接發文,禁止將領們執行軍令。

天還沒亮,東海王就跑來敲門,有“廣華群虎”相助,他的消息十分靈通。

韓孺子只有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阻止兵部,這是他與冠軍侯之間的短刀相接,比的是眼準手快。

兵部尚書蔣巨英與崔家沾親,東海王已經派人與他聯系,蔣巨英只回了一句話:“職責所在,不論私情。”

楊奉立刻去找郭叢,京城一大批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早已摩拳擦掌,就等著有人露頭,兵部算是首當其沖。

半個時辰之後,兵部被一群赤手空拳的書生包圍,他們堵住門口,不許任何人出門,高呼蔣巨英的名字,讓他出來對質,解釋一下為何要阻止各地賑濟災民。

兵部離皇宮正南門只有百步之遙,成隊的宿衛士兵來回巡視,卻沒有加以幹涉。

蔣巨英派人沖了兩次,可是這些書生不是翰林院的學士,就是國子監與太學的弟子,差人們不敢真的動手,數量上又不占優勢,兩次硬沖都以失敗告終。

書生越聚越多,天光大亮之後,又來了一批老先生,其中一位白發蒼蒼,是被弟子們攙來的,雙手顫抖著,當眾念出一份“絕交書”,斷絕與蔣巨英的師生關系。

事情越鬧越大,連周圍的其它各部衙門也受到牽連,只好大門緊閉,幹脆不辦公了,以免書生們沖進來。

期間來過幾隊士兵,試圖驅趕鬧事的讀書人,沒能成功,自己反而被驅逐了——宿衛八營不允許有人攜帶兵器接近皇宮。

韓孺子沒有閑著,天亮不久,他與東海王一塊去見英王。

英王身邊的望氣者名叫袁子凡,兩人一塊接見到訪者。

韓孺子帶來一份請願書,希望各部司衙門以蒼生為念,不要阻止各地開倉放糧,並許諾今後絕不會追究失職之罪,韓孺子與東海王已經簽字蓋印,來請英王加入。

英王還沒怎麽睡醒,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打哈欠,要筆要印,想將兩位侄兒打發走,袁子凡笑著阻止英王,然後與到訪者唇槍舌劍地爭辯一番。

“雖是皇子皇孫,卻無實權官職,又在爭位選帝時期,何敢幹涉朝政?”

“朝政擁滯,正是宗室子弟效命之時,爭位選帝,英王既是參與者之一,正該趁機揚名,為何置身事外?”

“揚名的是倦侯與東海王,與英王何幹?”

“所謂順勢而為,我們兩人造勢,英王借勢,我們已經留下空白,英王是長輩,印章在前,我們不爭。”

“既然對大家都有好處,為何不先去找冠軍侯?”

“我們正有此意,先見英王,乃是表尊長之意,英王若有興趣,我二人願奉英王為首,一道去見冠軍侯。”

“英王年幼,不會參與此事。”

“既能參與爭位選帝,何出‘年幼’之言?”

……

韓孺子與東海王以二敵一,漸漸占據上風,袁子凡身為望氣者,擅長的是因勢利導,原以為能夠輕松擊敗兩名年輕人,沒想到左支右絀,即將敗下陣來,臉色不由得忽青忽紅。

韓孺子壓制袁子凡,東海王轉攻英王,小聲勸他自己做主,“你是武帝之子,今後想當皇帝,現在就得練習一言九鼎,什麽事情都得自己拿主意……”

“英王,別聽他亂說。”袁子凡一邊應對倦侯,一邊還要注意英王,更加慌亂,心中後悔,早知如此,就該拒見這兩人。

英王卻已被說服,跳到地上,大聲道:“一起去見冠軍侯,問問他憑什麽藏著酒肉糧食,不肯拿出來!”

“對,非得讓他解釋清楚。”東海王賣力攛掇,也不管英王的理解有多少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