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六十節 開關

天啟六年,遼東都司府第一次同後金議和後,喀喇沁蒙古與後金結盟。天啟七年,閻鳴泰賭咒發誓不和後金議和後,喀喇沁蒙古又與後金背盟。看到喀喇沁蒙古一直在大明和後金之間遊移不定,崇禎元年,大明遂大舉賞賜喀喇沁蒙古和察哈爾蒙古,共三十六萬兩白銀,以刺激他們前去同後金交戰。

但察哈爾蒙古和喀喇沁蒙古自相攻伐,大明對此束手無策。喀喇沁蒙古幾次請求大明居中調節,但大明一直不願意惹怒察哈爾蒙古,因為他們還希望察哈爾能夠前去攻打後金。

崇禎二年正月,遼東都司府再次和後金議和後,對前途徹底失望的喀喇沁蒙古、喀而喀蒙古各部再次與皇太極會盟。

其中喀喇沁蒙古投奔後金的腳步最快,到崇禎二年二月底,喀喇沁蒙古已經編定旗分,後金迅速完成了對其的收編工作,除了滿洲八旗外又設立了蒙古八旗。不久,明廷冊封的“順義王”蔔失兔投奔後金,蒙古八旗已經有了兩旗。

崇禎二年塞外大饑,蒙古各部紛紛要求大明開邊市米。喀喇沁蒙古、也就是後金的蒙八旗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舉朝皆以為不可以賣米給後金的軍隊。

袁崇煥先是向崇禎請求發七十萬兩銀子的內幣,崇禎表示他沒有這麽多錢,因為海稅、礦稅等工商稅都停了,茶稅也大大減少,至於今年的鹽稅也還沒有收上來。袁崇煥不依,說不發內幣關寧軍有嘩變的風險。

這個說法激怒了內閣的溫體仁,自從崇禎把工商稅都停了以後,以往靠內幣支持的寧夏、宣大各邊軍都失去了軍餉來源。溫體仁爭辯說:平涼鎮積欠軍餉七十萬兩、西安積欠軍餉八十萬兩,秦軍不嘩變;延綏積欠軍餉一百五十萬兩,士兵已經二十七月沒發過軍餉了,可是三邊不嘩變;宣大軍已經十三個月不發餉了,其中宣鎮連軍糧都停了五個月、宣大軍仍靠向商人借貸度日而不嘩變;關寧軍拿走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七成,他們倒要嘩變!這憑什麽啊?

不過崇禎駁回了溫體仁地票擬,還是又千辛萬苦擠了三十萬兩銀子給袁崇煥運去了,勇於任事的袁崇煥遂借口軍餉不足,再次先斬後奏下令把寧遠軍糧賣給後金軍,並且沒有向朝廷報告。

三月初,邊境各地流言四起,眾口一詞地聲稱喀喇沁蒙古正在儲備南下的軍糧。翰林院編修陳仁錫正好巡視邊關,他急奏朝廷,喀喇沁蒙古部落一萬男丁,其中八千在寧遠關外運輸明軍軍糧,其中還有四百多後金的滿八旗男丁。

對此毫不知情的崇禎聞訊大驚,他立刻下旨嚴責薊遼督師袁崇煥,“據報西夷市買貨物,明是接應東夷。藉寇資盜,豈容聽許?”崇禎命令袁崇煥立刻中止賣軍糧給後金軍的行為,並對他的行為作出解釋。

袁崇煥則毫不猶豫地抗旨,他一面封鎖東江鎮想把毛文龍餓死。一面大賣特賣軍糧給敵人,同時還信誓旦旦地替後金蒙八旗向崇禎保證道:“這些人哀求備至,願以妻子為質,保證不敢誘奴入犯薊遼。”

明廷接到奏報後,崇禎再次下令嚴禁賣糧給後金軍,“西夷通奴,譏防緊要。奏內各夷市買布帛於東,明是接應,何以制奴?著該督撫嚴行禁止。”自從袁崇煥保證五年平遼以來,崇禎皇帝還沒有一次駁回過袁崇煥的奏章。所以崇禎皇帝就又給袁崇煥開了一個小口子,允許袁崇煥計口給糧。但不許進行貿易,否則以“通夷論處”,而袁崇煥則再次抗旨不遵……

此時在明帝國的西部,陜西省已經一年沒有下過一場雨了,百姓多以樹皮為食。到九月樹皮吃盡以後,百姓就開始吃土石解飽,不數日則紛紛肚皮下漲而死。楊鶴請求崇禎皇帝撥十萬兩白銀賑災,結果為天子所斷然拒絕。

同歲河南大饑,人相食。和陜西一樣,河南饑民很快就開始吃人肉。並用人骨頭燒火燉湯。河南布政司和陜西布政司懇請崇禎皇帝至少免去災區地賦稅,天子回復“知道了”,但稅還是要收,如果收不上則地方官官員一律罷官罰俸。

在崇禎皇帝的嚴厲命令下,陜西、山西、河南各布政司出動邊軍進行征糧、征銀,硬是從災區百姓手裏搶到了九成的賦稅額,完成了天子交代下來的任務。崇禎皇帝竭盡全力地搜刮民脂民膏後,跟著就把這些沾滿百姓血淚的糧食運往寧遠,然後再由袁崇煥賣給後金軍。

隨著遼東都司府堅持不懈地和後金軍進行貿易,袁崇煥賣給後金軍的糧食數量已經無法統計,這次空前的大規模糧食貿易導致遼東都司府“邊儲始渴”,關寧軍和遼東都司府賣糧一直賣到了自己的儲備都不夠維持軍事行動。

……

十月九日,京師。

前些日子收到福建靖海成功的消息後,皇帝就下令嘉獎朱一馮和黃石,此外皇帝還把朱一馮的奏章翻來覆去地看了三、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