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五十四節 狂瀾

諸臣群請信王即皇帝位,信王以先帝方逝,自己哀思綿綿無心考慮名號問題婉言拒絕了;群臣遂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名,再推信王即皇帝位,信王自言德薄寡能,第二次拒絕了群臣的推舉;群臣以海內聖賢無過於信王者,三推信王即皇帝位,信王言欲守孝三年,請群臣日後再提此事。

收到信王的第三次拒絕後,六部官員聯署上勸進表,由內閣首輔遞呈至信藩,懇請信王為祖宗江山計、為萬民計,出藩承繼大統。

至此,歷朝歷代每一位華夏天子都要經歷一遍的三揖三讓程序已經全部走過了,信王接受了群臣的勸進表,祭告天的祖宗太廟,即皇帝位,詔告天下,定明年改為崇禎元年。

天啟七年十月二十六日,也就是熹宗去世的九天後,曾經權傾一時的魏忠賢現在就像是老了二十歲。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目前最得皇帝寵愛的兩位太監是曹化淳和王承恩,那個王承恩倒也罷了,但曹化淳卻是大太監王安的門生,而王安曾經是魏忠賢最大的政敵,並且也是死在魏忠賢的手裏地。

當年王安是為東林黨交口稱贊地內相,所以曹化淳當然也是東林黨人,皇帝寵信此人,自然令魏忠賢暗道不好,經過幾天的觀察,他認為新的天子對自己客氣有加,但遠遠稱不上親切,魏忠賢縱橫官場多年,這點眼力他自信還是有的。

魏忠賢知道自己這些年得罪的人實在太多了,眼看新皇帝對自己不再信任,就不由得他不考慮退身之路。所以今日魏忠賢一早起來就等在曹化淳的門外。當曹化淳才一打開房門出來。魏忠賢就撲的跪倒:“曹公公,給咱家一條活路吧!”

曹化淳見狀大吃了一驚,他避開了一步,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沒有去扶魏忠賢,只是連聲叫道:“九千歲,這可使不得。”

魏忠賢連著磕了幾個響頭,情辭懇切的說道:“曹公公,求您跟萬歲爺說說,咱家歲數大了。只求能出宮回家安度晚年,除此以外就再別無所求了。”

曹化淳在臉上堆起了笑容,終於走過去把魏忠賢扶了起來,還替他撣了撣衣服上的土。這期間魏忠賢低著頭束手而立,就如同一個木偶般一動不動,任由對方擺布。

“魏公公……”

聽到這個稱呼後,魏忠賢似乎出了口氣,僵硬地肩膀似乎也松動了一下,但他還是像個面對班主任時的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的等著曹化淳的下文。

“萬歲爺一直在稱贊魏公公,先帝臨終的時候也提到了魏公公的功勞和魏公公的才幹……”

十月十八日。

西南督師張鶴鳴奏疏入京師,水西、永寧各部皆降,張鶴鳴稱他以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叛軍既然已經投降,就不宜再多做殺戮。同時張鶴鳴還提出了他對西南局面的看法,他認為朝廷的應該對水西、永寧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有三個很明顯地好處:首先,就是朝廷控制的土地和丁口都會有所增加,這當然會讓四川、貴州、雲南三省的財政收入上漲;其次,消除了少民的割據勢力,萬一日後西南又有亂事,水西、永寧地區的人力、物力都也會為朝廷所用而不是相反;最後,殺雞儆猴,這次如果徹底把奢家、安家這種千年豪門徹底拔起。一定能大大震懾西南的其他土司。

張鶴鳴在奏疏中聲稱,改土歸流如果能順利實施下去。那一定能確保西南五十年沒有亂事,更能福延後世,讓國家享受到長久地好處。

但是……

張鶴鳴言之鑿鑿的談到改土歸流的艱巨性,這件事情一但有所不慎,不但容易激起民變,更容易成為少數別有用心地人作亂的借口。

因此張鶴鳴提出了一個“以夷制夷”的全盤計劃。

第一步就是盡誅永寧、水西兩地的頭人階層極其親信子侄,這些人在奢安之亂的時候都是叛軍的中堅力量、為禍也是最烈,所以張鶴鳴主張盡殺之,這樣既能起到震懾地作用。也能讓水西、永寧的少民失去可能的領頭鬧事者。目前張鶴鳴已經把俘虜中的這些人都找出來殺光了,他建議對水西、永寧余黨也都照此辦理。

第二步就是對其他的少民采取懷柔政策。張鶴鳴說他打算大赦幾萬俘虜,借此收買人心,而且還會把被誅殺的頭人的土地、財物都平分給他們,以示朝廷的寬大。之前張鶴鳴殺這兩地的頭人時,也是讓這麽俘虜動手的,而且還組織了一個什麽“控訴會”,把這些頭人以往欺男霸女的事情都挖掘出來,最後讓這兩地的平民動手殺了他們的頭人,以向朝廷證實自己的悔改之心和忠誠。

以上的處置都並沒有什麽不妥,但張鶴鳴提出的第三點就有點古怪了,他在談第三點之前先又大談了一通少民對漢人的敵視,雖然朝廷實行改土歸流會在事實上減輕少民的負擔,但總可能有人會指責這是漢人來奴役少民,所以務必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