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一節 重任

天啟六年九月十二日,長生島。

最近長生島的鑄炮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鑄鐵六磅炮的最終設計已經確定了,而且第一門量產型鑄鐵六磅炮也已經生產出來了。這門鑄鐵炮經過測試,效果很不錯,此外如果把大部分零件換成鐵質的以後,炮車的整體重量也會大大減輕,三磅炮看來已經可以退出歷史舞台了。

水力機床和冶金爐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長生島的生產能力,目前軍工司每三天就能鑄好一門六磅炮,從理論上講一年就能生產上百門大炮。可惜的是黃石根本沒有這麽多的軍隊來使用如此強大的火力,就是加上日本的長州藩也不行,所以大部分生產能力肯定要被閑置了。

九磅鑄鐵炮和十二磅鑄鐵炮也各鑄造了一件實驗樣品,黃石看過射擊演示後,對這兩種火炮的印象也還可以,但是加上炮車的話,這兩種炮還是有些過於沉重了,難以跟上行軍縱隊。

尤其是十二磅鑄鐵炮,黃石覺得這種炮用作陸戰實在沒有什麽必要,可是如果當作攻城武器的話,十二磅炮的威力又稍顯小了些。總的說來,與其生產這種雞肋當攻城武器,那還不如直接鑄造十八磅、甚至二十四磅炮來用,反正都是跟不上正常行軍,那還不如幹脆追求威力得了。

雖然九磅和十二磅炮暫時不會列裝部隊,不過這些成就還是讓黃石感到很開心。幾年下來,長生島終於鍛煉出了一批職業鑄炮技師,這麽多年來,黃石始終如一地鼓勵軍工司進行細致的內部分工,現在各個部門的技師都變得越來越專業化。

長生島鑄炮條例也日漸完善,再加上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長生島軍工司的鑄炮能力已經變得非常可觀。幾年前鄧肯剛來長生島的時候就有獨立鑄炮的能力。現在長生島的鑄炮技師大部分還沒有這種比較全面地水平,但他們在各自負責的領域裏,技術之嫻熟則是鄧肯遠遠不能相比的了。

既然六磅鑄鐵炮的工藝已經成熟,那原來的老式火炮就沒有什麽用了,黃石於是就把它們都賣給了長州的守隨信吉。據日本那邊傳來的消息說,長州和幕府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差了,兩者之間已經是劍拔弩張,幕府的“征長令”隨時都可能下達。

以前幕府規定各藩的藩主每兩年就要去江戶一趟,住上幾個月、甚至一年,但今年長州藩藩主是說什麽也不敢去江戶了。目前長州已經在邊境地區修築了三座新式炮台。並為它們配備上了不少火炮,這些炮台即使是由長州地舊式軍隊來防守,也將是極具威力的,因為德川幕府的軍隊根本沒有大炮。

守隨信吉先後送來的一千兩百名日本浪人日前已經完成了基本的士兵訓練,黃石派出了一個人數高達二百人的軍官、士官團和他們一起返回日本以便進行指揮,準備進行長州保衛戰。這支按照長生島條例訓練出來的軍隊,也按照長生島模式被分成了三個步隊和一個炮隊,並接受了長生島剛剛淘汰下來的幾門三磅炮。

除了三磅炮以外。守隨信吉還付錢為每個士兵(包括黃石派去地兩百名明軍志願部隊)都購買了頭盔,以及七百支長槍和五百支長生島火銃。

柳清揚和黑島一夫都對很可能爆發的戰爭持樂觀態度,他們都認為德川幕府的軍隊不過是一支不比明軍軍戶強到哪裏去的封建軍隊。

當黃石問柳清揚對日本幕府軍隊的印象如何,柳清揚的臉上立刻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來:“日本德川幕府的軍隊是一支缺乏戰鬥意志的軍隊,大部分官兵都是在臨戰前倉促編組成軍的,除了只在軍隊中占極少量地武士外,大部分士兵平時也都是農民,末將不認為這樣的軍隊能承受艱苦的戰鬥。”

除了柳清揚和黑島一夫的報告外,黃石也有其他的途徑獲得日本地情報。比如黃石派去長州的“忠君愛國天主教”的那一幫牧師,也一直源源不斷地把大批日本情報輸送回長生島。他們的這些情報中不僅有日本的軍事情報。也包括物產、地理、風俗習慣等,這些傳教士就相當長生島靈敏的觸角,黃石通過他們感受著日本地實際情況。

現在黃石手裏就有經過內衛整理過的情報冊,他一邊翻看著上面的記錄,一邊和柳清揚加以印證:“柳兄弟。德川幕府的軍隊好像也很缺乏戰鬥經驗。”

“是的,大人您說地不錯。日本已經有一代多人沒有打過仗了,軍隊中除了個別的一些老頭子外,大部分人的戰鬥經驗都來自於他們在酒館的打架鬥毆經歷,官兵基本都沒有見過戰場。那些武士雖然是職業軍人,但他們所習練的武藝大多也都是單兵作戰才有用的東西。據末將所知,他們大多都沒有經過協同作戰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