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五十三節 橫掃

搬運手把長生島的秘密武器捧了上來,這種新式炮彈外表就和普通的彈丸有著明顯的差別,雖然整體也是一個球形,但一眼就能看出它是用兩個半圓型彈體拼起來的。兩個半球彈體間有一道明顯的縫隙,縫隙間用蠟仔細的封好。為了加固不讓彈體散開,這種炮彈外還捆著幾道麻繩。

裝填手接過炮彈,熟練地抻開上面麻繩的扣子,一甩手就把繩子扔到了一邊,小心翼翼地捧著彈丸在炮口旁站好。

清膛手已經清理好了炮膛裏的殘渣……

搬運手又跑去取下發炮彈和火藥了……

裝藥的同伴完成了填裝和壓實的工作……

裝填手需要的是熟練地把手中的彈丸輕輕地推入炮膛,其他的人也掃幹凈火門,上好了新的撚繩和火藥。

觀測員在這一瞬間同時匯報道:“二百米。”

……

現年已經六十八歲,連重孫子都可以滿院子跑,在這個時代絕對算是高壽的努爾哈赤身子骨雖然不如當年了,多年的老傷也經常折騰得他夜不能寐,可脾氣還是像少年時代那麽的暴躁。

昨天晚上討論軍情的時候,三大貝勒中那個最勇武,嗯,以前最勇武的莽古爾泰居然像個南蠻子懦夫一樣堅決反對進攻只有自己五分之一兵力的黃石,結果被努爾哈赤抽了個半死。但三貝勒即使被毒打一頓,仍然尋死覓活地反對進攻,還抱著他老子的大腿哭得聲淚俱下。努爾哈赤無奈之下也只好不和他計較了,只是把這個大懦夫派作全軍的後衛。

經過偵查,對面的明軍似乎沒有時間修築起高墻堅壘來。他們的防線中央的墻壁都很低矮,而且兵力也不足。兩翼的明軍似乎不是東江軍,不過由於明軍凸出的中央防線,很難偵查清楚他們側後兩翼的部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明軍兩翼的兵力、兵器密度要比中央高好幾倍,地勢也要險要地多。

皇太極和代善這兩個憊賴的小子雖然同意進攻,但這兩個家夥莫名其妙的一直主張要躲開長生軍的主陣地,繞過去打側後的關寧軍。其實這兩個家夥也說不出那種矮墻有什麽厲害的,但代善一口咬定黃石躲在再矮地墻後也不好打,這種暮氣也讓努爾哈赤傷透了心。

可是無論皇太極和代善怎麽挖空心思地琢磨,都想不出一個可行的辦法,能讓上萬大軍安全通過封凍區的邊緣冰層。再說關寧軍把守的地方也太險惡了,不是陡峭的崖壁,就是不知道通向何處的密林;他們前面不是危險的邊緣冰層,就是難以通過的亂石灘。而且那個黃石似乎有些托大,他用三千人把守長達三裏地平坦區域,怎麽看都是太單薄了一點兒。

不就是四、五尺高的矮墻麽?開原、鐵嶺,哪個城池不是幾丈高的城墻,有上萬明軍把守,不是都被英明的天命汗一鼓而下了麽?

身後是飄揚在半空中的金黃大旗,兩旁都是從軍多年的百戰精銳。眼前,上萬披甲兵、數千蒙古騎兵以泰山壓頂般地向明軍的薄弱戰線擠去,他們身後還跟著近萬的無甲兵。黑壓壓的戰陣密實得就像鋪在冰面上的厚地毯,表現出無堅不摧地氣概。

遠方,明軍的火炮聲已經響成了一片。“看來偵查有誤。”多年的征戰讓努爾哈赤立刻作出了這種判斷。明軍防線上恐怕三十門大炮都不止,不過這也沒有什麽,老汗見識過比這更多的火炮,更高大的墒墻和更實力雄厚地守軍。

得出類似判斷的並不只有努爾哈赤一個人而已,昨天被狠抽了一頓的武訥格一邊跟著前軍默默地向前走著,一面在心裏把偵查敵情的探馬祖宗十八代罵了一個遍。這幫孫子都說長生軍只有八門炮,可是根據他武訥格戎馬多年的經驗,對面至少也有六十門炮,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把這麽多炮彈打進縱隊。

一枚又一枚的炮彈呼嘯著從武訥格身邊掠過,剛剛就有一輛盾車在他眼前被轟成了齏粉,連推手身上的棉甲都被砸成了棉絮。他覺得從冰面進攻好處還是很明顯的,起碼這盾車推得還算蠻快,比在陸地上快了兩倍都不止。

這些盾車前部是厚厚的木板,底部有硬木做的長軸和滾輪,擋板上面還鋪著厚厚的棉被。這種盾車是後金標準的攻城武器,以往可以在填平壕溝後從大道上一直推到城下。前排一個叫多隆阿的後金士兵一邊督促著包衣們推著盾車前進,一邊感慨在冰面上用這東西倒是非常省力氣,剛才他身邊的一輛車被明軍的火炮砸爛了,飛濺開的木屑頓時就把推車的五個漢人包衣放倒了三個。

因為是盾車右側中炮,所以有一根木刺甚至紮入了多隆阿的手臂。雖然已經把那根大木頭拔了出去,但右臂已經痛得開始麻木了……不過,幸好,馬上就快要到沖擊距離了。多隆阿已經參加過好幾次攻城戰,據說眼前明軍的兵力嚴重不足,這麽長的一道防線,只要能突破一點就是勝利——只要在線上突破一點,把人放進去,我就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