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十九節

六月初,方震儒交給了黃石一筆銀子,他帶來的三十名士兵都從權發給了軍餉……水手也被他算作士兵了,此外還有臨時的仆役、向導——最後算了五十個兵。每兵一兩四錢,千總二兩,黃石也有五兩口俸,此外每人還得到了一石的糧食。這讓他很後悔沒有多帶些兵來,更後悔沒有給楊致遠和賀寶刀更高級的軍階。

“謝方大人。”黃石唱了個肥諾,雖然眼前人一臉正氣——活死人氣,但他還是謹慎地問道:“這個軍餉可不可以先不下發?”

“黃石,克扣軍餉是重罪。”僵屍臉出現了。

“末將明白。”

方僵屍吸了一口氣,似乎話還沒有說完,他是怕黃石膽敢在這個時候違抗軍令麽?

“拖欠軍餉引起士兵嘩然不是一次兩次了……”

所以只要不嘩變就不是重罪了麽?

“……真發生了這種事,本官也未必能保得住你。”僵屍臉越發沒有生氣了。

即使嘩變了也還有一個“未必”,原來如此。

“末將謝方大人教誨。”

黃石手下是不可能有什麽怨言的,大家總是要回長生島的嘛,黃石在那裏就是土皇帝,生殺予奪一言而決。

島上其他士兵都沒有俸祿,不患寡而患不均,別人這些天在島上拼命工作,一群陪長官度假的反倒有銀子拿,走遍天下也沒有這個理啊。

再說到了海島上拿銀子幹什麽,能買糧食還是能買酒肉,總不成用來打水漂吧?

糧食黃石也不打算分下去,這麽多一個兵也吃不了,他們既然沒有家屬那就還是吃食堂吧。多余的糧食賣掉,山海關這裏的糧食可是很貴呢,十石糧食能換五兩銀子還有多。

朝廷向九邊每天提供的大量銀兩,已經使得邊區通貨膨脹。官兵們把食鹽、布匹、副食等消費品一掃而空,讓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張居正制定一條鞭法後,長江以南的所有農稅、徭役折合銀子一百余萬兩,而山海關七萬多部隊,普通士兵是一兩四錢,一個月就有十多萬銀子吧,一年……黃石懶得細算。

這樣巨額的銀子如潮水一樣地湧入流通窮苦的邊疆,在沒有超級市場和連鎖店的古代,在沒有化肥並受到小冰河氣候影響的明末,山海關百姓肯定是吃不起雞蛋和食鹽的。附近市鎮裏的平民或許連糧食也吃不起,衣服也穿不上,一年的收入可能還不夠一個月開銷,冬天連木炭也燒不起……

好吧,這種悲慘景象其實並沒有發生,因為大明朝廷並不愚蠢:

“麻布,結實的麻布,一匹只要十二錢銀!”

“山東面粉,一石一兩銀!”

“南直隸大米,一兩一石半!”

黃石穿梭在小販們的熱切叫喊中,自從手裏有了一筆橫財後,他也打算給部下購買一些衣物和酒肉,今天就叫上向導來采購。

“這裏大米的銀價已經是京師的兩倍了,”向導還是上次派給的那個,只聽他介紹說:“這還是因為遼東巡撫衙門的嚴令,所有商家都不得囤積擡價,而且必須遠送足額的貨物來。”

大明的遼東巡撫衙門,當然沒有蠢貨。

“但還是多虧了晉商,對吧?”幾十家晉商從張家口轉運物資,組建起了龐大的商隊,為九邊軍鎮運輸各種貨物,鹽引、路引是朝廷用來威脅晉商從命的法寶,如果物資不足額就會受到懲罰。

路引和鹽引給商號帶來巨大的盈利,不過建州興起以來,朝廷立刻機敏地意識到貿易對後金政權的重要意義,下了對東北的貿易禁令,寧可犧牲商人的利益也不能犧牲國家利益——很明智的舉措。雖然,部分晉商字號已經破產了。

“黃將軍,他們可是把糧價擡了一倍啊。”向導憤憤不平地說。

“路上騾馬也要吃草,人也要吃飯,何況這些小販也要拔一層皮。”更不用說向官府的孝敬,維持店鋪的成本和在各軍鎮雇用的人手。

“我們士兵的錢是流血掙來的,他們這不是掙黑心錢嗎?”向導激動起來了,這個黃將軍不是蠢貨啊,怎麽胳膊肘往外拐呢?

作為一個高級軍官,黃石也享有特權,他並沒有和小販們糾纏,而是被向導直接引到了一個大店鋪裏面,坐堂的掌櫃立刻跑出來問安。

黃石問了貨物的種類和價格,一般的軍需品應有盡有,甚至還有羊皮手套出售,雖然不再下發去東北的路引了,但是晉商還是要去關外和蒙古人交易的,用鹽和布匹交換肉類和皮毛。

價格非常便宜,將領根據職務可以拿到一種類似“優惠卷”的東西,黃石也從方震儒那裏要到了一個,用這個可以買到打折的軍需品,商人必須按照巡撫衙門定下的金額出售。

“這位黃遊擊請坐。”掌櫃看過打折單後立刻喊夥計出來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