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功與名 第六十七章 近慕天顏(第2/4頁)

六朝古都,金陵樓台煙雨,古朝今代,無數帝王皆已煙消雲散,盡付秦淮東流。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末,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乘坐著一輛普通的馬車,就這樣駛進了這座千年帝都之城。

※※※

馬車由應天西城門而入,進城之後,眾錦衣親軍簇擁著馬車往紫禁城行去。

沒過多久,馬車便入了承天門,承天門是明皇宮的南門,也是宮城正門,到達承天門以後,袁忠便請蕭凡下了馬車,過了這道門,已是禁宮範圍,如無皇帝特旨,是不準任何人在此騎馬坐轎的。

門外金水橋下是清澈的外金水河。金水橋外便是明朝的政務機構所在地,朝廷部院寺監辦事大堂都集中在這裏。從承天門往南中軸線兩邊是朝廷的主要辦事機構,左邊依次為宗人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右邊依次為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鴻臚寺。左邊是政務機關,右邊是軍事機構,一文一武,涇渭分明。

蕭凡下了馬車,望著前方層層疊疊的宮樓角檐,紅墻綠瓦,氣勢宏大巍峨,於沉靜中散發出濃厚的皇家威嚴,令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蕭凡長長籲了口氣,努力壓下心中那股激蕩的情緒,穿越數百年,今日站在這大明的皇宮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明朝,一個輝煌的時代,近代以前,漢人的最後一代江山,打下這座江山的皇帝,正在這氣勢恢弘的皇宮中,等待著他的覲見。

蕭凡此刻滿懷崇敬,無論後人如何看待朱元璋,但不能否認,他驅逐了韃虜,光復了漢人江山,開辟了歷史上長達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他的殘酷殺戮並不能掩蓋其赫赫功績。

十余年的血染盔甲,狼煙風沙,打下這朱明天下,他,朱元璋,不愧當世英雄!

※※※

武英殿內。

太學東卿兼翰林修撰黃子澄,禮部右侍郎黃觀,兵部左侍郎齊泰三人正齊聚東暖閣。

朱元璋現在的心情很不好,他眉頭緊蹙,顯然正強自壓抑著怒氣。

齊泰正在向他稟報一個壞消息。

“洪武二十九年十月乙醜,東南倭寇襲我大明登州府福山縣,倭寇約千余眾,自威海登岸,擾我沿海百姓,搶掠百姓牛羊家禽財物無數,淩辱擄掠婦孺數百,劫掠過後快速離去,不知所終,福山知縣劉誠聚鄉眾力拒倭寇,戰死,登州知府周倡興聞知倭寇襲擾,舉家棄逃至萊陽縣,倭寇退後方才回城……”

朱元璋面孔一抽,眼中迸出濃烈的殺氣,語氣卻平淡如水:“傳旨,撫恤福山知縣劉誠,追爵一級,蔭其子,周倡興臨戰棄城貪生,車裂,夷三族。”

閣內三人盡皆一凜,恭聲應了。

閉目沉思了一會兒,朱元璋睜開眼,沉聲道:“自我大明立國以來,倭寇頻頻擾邊,犯我大明疆境,擄掠朕之子民,朕之天下,豈容蠻夷跳梁如此猖獗!齊泰!”

齊泰渾身一顫,急忙應道:“臣在。”

“朕欲於山東再設兩衛,其一設於威海,名曰威海衛,其二立於成山,名曰成山衛,兩衛治下各轄三個千戶所,由魏國公徐輝祖設衛戍邊,命五軍都督府即日遣選軍戶,交由徐輝祖統領,開赴山東,若遇倭寇擾邊,擊之。”

“臣遵旨!”

這時黃子澄上前稟道:“陛下,蜀王八百裏加急快報,洪武二十九年臘月壬寅夜,蜀地華陽縣地龍翻身,百姓死傷無數,蜀王報,遠在成都的蜀王府亦震感強烈,蜀王特向朝廷請旨撫恤百姓……”

朱元璋一聽,神色頓時有些焦急,急忙問道:“蜀王可有受傷?”

蜀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為人性孝友慈,博學多才且容止都雅,頗受朱元璋喜愛,朱元璋常笑贊他為“蜀秀才”,是諸王中名聲最好的賢王。

黃子澄道:“陛下寬心,蜀王無恙。”

朱元璋松了口氣,道:“那就好……”

接著朱元璋眉頭一蹙,道:“地龍翻身,此乃天災,可命戶部尚書郁新酌撥糧草入蜀,以救災民……”

黃子澄神色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臣嘗聞聖明天子以孝治天下,地龍翻身,此乃不祥之兆,亙古至今,凡有天災者,皆帝王施政有不妥之處,故而上天降之以災,示警於世,陛下受命於天,天既示警,陛下首要做的,除了盡快賑濟災民之外,還要省身罪己,下詔納言,以消弭天災,否則臣恐社稷有難,天人棄之,伏望陛下明鑒。”

朱元璋聞言頓時沉下臉來,道:“天災已降,百姓蒙難,朝廷此時要忙於賑濟災民,祭天罪己,下詔納言,這些繁瑣之事朕哪來時間做?黃子澄,你是否本末倒置了?”

黃子澄執拗的一挺脖子,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道:“陛下,大明江山社稷才是本,唯乞陛下賑助黎民的同時,亦下詔罪己,廣納天下士子之言,否則若惹上天震怒,頻降天災,社稷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