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戰長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一戰成名(第3/12頁)

得到這個命令後,第10軍參謀長蔡雨時跟李玉堂說:“三面被圍,背水一戰,真像1937年的南京。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外圍部隊多,只要能頂上四五天,形勢就會發生變化。據情報,日軍此次進攻倉促,後防補給線沒建起來,攻過來的敵軍只有山炮,沒攜帶野戰重炮。”

李玉堂說:“如果抗戰進行到現在,還出現南京保衛戰那樣的場面,那我們這些軍人就太失敗了!什麽都不要說了,準備打吧!”

1942年1月1日拂曉,第3師團從北、東、南三面包圍了長沙。

上午十一點,豐島師團司令部進駐長沙城東南五公裏之李家沖。兵臨城下的第3師團的士兵,大多還陷在秋天的回憶中。第二次長沙會戰,第13師團早淵支隊一度攻入長沙,故而當渡瀏陽河,看到飛機投下“占領長沙”的布標後,這些來自名古屋一帶的鬼子振臂歡呼,好像他們已經占領了長沙似的。

日軍攻城在即。

第10軍第190師作戰科長黃鐘回憶:“守軍自上至下注意力都集中於東門與北門。上午九時許,東南角赤崗沖突然殺聲震谷……”率先向東南角三公裏外高地發起進攻的是第3師團石井信第18聯隊。不過,城北和城東都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預10師政治部科長楊正華認為,日軍越過撈刀河和瀏陽河後,主力之所以繞過東門而攻南門,“可能是欺我預備師為薄弱的一環”。其實,豐島定南門為主攻方向,完全因為地形使然,他是準備殲滅第10軍的,所以上來就封住向南突圍的出口。

問題是,第10軍壓根就沒想過突圍這件事。

先看下一下守衛城南的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的經歷。

方先覺,字子珊,1905年出生於安徽蕭縣(民國時屬江蘇),後考入上海法政大學法律系,做律師是他最大的理想。但當時北伐聲勢浩大,青年人都心向革命,黃埔軍校1期生王仲廉在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覺以此契機從戎,考入軍校3期。進入部隊後,方先覺的第一個上級是衛立煌,其間輾轉了幾個部隊,1933年以營長身份參加長城抗戰,在南天門之役中受傷。1936年,方先覺從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4期畢業,進入李玉堂第3師任補充團團長。方先覺最看重平時的訓練,更有一套辦法,所以他的部隊雖是補充團,訓練成績卻是全師第一,因此受到李玉堂重視。抗戰爆發,跟很多將校一樣,方先覺也隨部隊開往淞滬,後又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以副旅長身份受傷。傷愈後,正逢第3戰區以浙江保安隊和福建子弟為基幹組建預備第10師,李玉堂推薦方先覺出任副師長,後參加策應攻打南昌之役。參加冬季攻勢時,該師在皖境失利,師長被革職,方先覺由此接任。到1940年春,預10師轉入李玉堂第10軍。在方先覺訓練下,預10師之戰力,此時雖排周慶祥第3師之下,但卻已超過朱嶽第190師。不過,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在金井,預10師遭日軍重創,方先覺受記過處分。所以這一仗,無論是對李玉堂來說,還是對方先覺來說,都不能失敗。也可以這樣說,後來第10軍戰力尤強,衡陽戰把日本人打成那樣,其最初之崛起,是知恥而後勇,完全是在華山一條路下殺出來的。

方先覺將預10師做三線配備:

張越群(黃埔軍校6期,安徽桐城人)第29團在金盆嶺到湘江邊猴子石為第一線陣地;葛先才(黃埔軍校4期,湖北漢川人)第30團以冬瓜山、修械所為核心,組成第二線陣地;陳希堯第28團控制城垣陣地,左與城東第3師連接,右至湘江邊,兼做師預備隊。在這裏說一下,很多關於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文字稱,第10軍首席悍將葛先才時任第28團團長,這是不準確的。葛做過第28團團長,但那是第二次長沙會戰時。第三次長沙會戰開始前,第30團團長田琳因前一戰丟失陣地而被撤職,葛先才遂被調任第30團團長,第28團由陳希堯接任團長。

第3師團石井聯隊1月1日淩晨對城東南角發起進攻時,渡江到城南的預10師進入陣地沒幾個小時。眼看剛剛進入陣地的預10師疲於應對,的野憲三郎第68聯隊作為主攻城南的部隊,不等其兵力集合完畢,即猛攻黃土嶺。按日本人的說法:的野聯隊第2大隊長橫田莊三郎“意氣沖天,尾追敗敵”。看上去,鬼子們是來勁了,但是別著急,很快他們就會吃到苦頭。

鬼頭三良第1大隊隨後趕到城南,加入進攻中。

由於預10師進入陣地時間倉促,一時間城南風聲鶴唳。

在危急時刻,方先覺叫來政治部科長楊正華,說:“督戰隊的督戰任務必須認真執行,擅自後退者,就地槍決!”在一個師裏,負責督戰的是政治部。此時預10師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恰巧都沒在軍中,於是重任落在了楊科長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