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戰長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廖齡奇的死(第2/4頁)

蔣介石說:“此戰將主力部隊逐次投入戰場而未形成合力,是一大敗招。”

轉天會上,再次談到第10軍時,蔣介石說:“現在證明,第10軍陣地前的敵人,有三個半師團的兵力,頂在前面的預10師就是銅墻鐵壁,也難以阻擋敵人的前進。方先覺能抵抗一天,還算不錯。”

李玉堂、方先覺沒法不感謝夏楚中。

盡管如此,李玉堂事後還是被撤職了。

接下來,蔣介石主要聽薛嶽匯報會戰得失,進行戰役檢討。

薛嶽沒為長沙失守作辯解,而是始終不承認長沙一度失守這個事實。到最後,蔣介石也糊塗了,搞不清長沙到底有沒有陷落過。

在會上,薛嶽一直在說別的事,比如誇獎楊森,認為其沉著應戰,指揮有方,在尾隨和側擊北撤日軍時,所轄第20軍、第58軍表現出色,給敵人造成大量傷亡,繳獲眾多戰馬和槍支彈藥。其中特別提到第20軍射殺日軍軍鴿而獲得重要情報一事,並總結出對付軍鴿的方法:“於戰場上見飛翔之鴿,先發哨音,搖動樹梢,再繞動旗幟等物,鴿便注視,乘而射之。”

眾多將領都被批,只有楊森等少數幾人受到表揚,楊感覺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蔣介石對楊森和薛嶽談到的鴿子問題頻頻點頭,但他關心的還是:這次戰役,日本人到底攻入了長沙沒有?

薛嶽似乎一直在顧左右而言他。

接著薛嶽開始指責第26軍作戰不力,蕭之楚指揮無方,被日軍輕易包圍,既沒能有效制敵,又沒能守住撈刀河,使第74軍在運動時失去掩護,長沙以東防線無從組織,最後不但自己的部隊被擊垮,而且影響了整個戰局。

在描述中,薛嶽把第26軍形容成一觸即潰的部隊。

說實在的,這有點過了。相對來說,此時的蕭部確實不怎麽能打,但平心而論,此戰是盡力的,雖然被第6師團包圍,但作戰中並沒丟臉。

按薛嶽的意思,要送蕭之楚上軍事法庭。

薛嶽認為:第74軍受損是因為蕭之楚沒盡到掩護責任,雖然該軍後期傷亡慘重,但極為頑強;同時,指責廖齡奇違抗軍令,擅自脫離戰場,造成壞影響。

薛嶽維護第74軍,多少有點在蔣介石那裏賣乖的意思。他知道,蔣介石最喜歡這支部隊,最欣賞貌憨實精的王耀武。此外,王耀武的行軍路線是薛嶽親自指定的,如把責任推到王耀武身上,實際上也就等於批判自己了。薛嶽當然不會那樣做,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結果是,盡管第74軍被擊潰,但第51師師長李天霞、第57師師長余程萬以及軍長王耀武都因頑強抗敵而獲得寶鼎勛章。至於第58師,則因廖齡奇提前脫離戰場而被痛批。這幾乎是上高會戰的翻版。

在上高,一無所獲的同樣是第58師。

兩天後,大會繼續,輪到集團軍總司令和軍長們向蔣介石報告了。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做完報告,受到蔣介石褒獎,稱其為“川軍將領之楷模”。平心而論,抗戰八年中,川軍中打得最好的,也確實是楊森的部隊。

第79軍軍長夏楚中明確告訴蔣介石:長沙在9月27日傍晚一度被日軍攻破,後日軍撤離,自己兩個團率先進入長沙。但在日軍進攻之初,他的部隊曾尾隨日軍進城,跟鬼子進行了激烈的巷戰。夏楚中還是比較老實的,沒有誇大戰績,也沒有說自己的部隊從日本人手裏重新奪回長沙,而只是實事求是地描述當時的情況。

夏楚中是陳誠的人,所以薛嶽聽後也沒辦法說什麽。

蔣介石叫薛嶽在下午的會上再做報告,報告中,薛對長沙陷落過這件事仍只字不提。

有人曾評論薛之性格與為人,雖果決堅強,有軍事才華,但同時“好大、喜功、文過、剛愎、情感沖動,尤以沖動之情而處艱危之境”。有上面的特點,部下不敢陳其短,而只能順著薛嶽。

第二天,薛嶽似乎覺得自己做得也有點不對,所以寫了個東西,說自己在此戰中指揮無方,要求蔣介石懲處自己。

怎麽懲處?

免他薛嶽的職?那誰比薛嶽更強?誰能把第9戰區的擔子挑得更好?視野所及,蔣介石找不出更合適的人來,於是不了了之。

又過了兩天,大會結束前,蔣介石宣布:第58師師長廖齡奇臨陣脫逃,著予槍決!

蔣介石沒處理蕭之楚。在此之前,第26軍的事,蔣侍從室的人專門就有關第26軍的事詢問過趙子立等人,趙把戰區對第26軍的使用以及該軍作戰表現一五一十地上報。蔣介石認為,責任不在於蕭之楚。

蕭之楚這才松了一口氣。

在此之前,他覺得,在薛嶽的攢騰下,蔣介石一定會斃了自己。

一度“失蹤”的廖齡奇是前幾天被“請”上衡山的。廖齡奇回到老家祁陽後,大約也覺得自己這事辦得不怎麽樣,於是聯系縣長,說自己回來是要打遊擊的,請縣政府援助。縣長覺得怪,因為祁陽沒日軍的蹤影啊,於是上報湖南省政府,後者又報告給薛嶽,薛立即拘捕廖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