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飛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走前打一下(第2/6頁)

所以,園部和一郎下達命令時,將此戰定位於截斷式的“短切突擊”作戰。

1941年2月20日,東京一位要人飛來南昌,這就是前一年秋出任陸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田中新一。

田中到南昌後,發現第34師團長大賀茂對此次作戰極為熱衷,似乎反對園部提出的短距離突擊作戰的計劃,給人的印象是要進行一次不小的“一擊作戰”,從而徹底摧毀南昌附近上高、高安地區的羅卓英第19集團軍。

田中雖然發現了大賀的所思所想,但沒跟園部和一郎交流,隨後就取道上海回國了。

就這樣,上高會戰前,日軍那邊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南京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基本上沒管;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磨磨嘰嘰,覺得打也行不打也行,要打最好是小打;要調到華北的第33師團長櫻井省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3期,山口縣人)的,覺得這一戰是應付差事,主要看第34師團的,他的師團只是配合作戰,完成任務後就走人去華北了;剛剛調來的獨立第20混成旅團是新編部隊,屬於跟著走的角色。

當然,第34師團長大賀茂熱衷於此戰也好理解。在他看來,這一戰要給上高、高安附近的中國軍以重大打擊,至少打得叫其一年緩不過勁來,以減少第33師團主力北調後自己的壓力。

最致命的,其實還不是上面說的那些。

這次日軍動用了兩個師團外加一個獨立混成旅團。進行這樣的作戰,是必須要上級第11軍司令部指揮的,但實際情況是:武漢的圓部和一郎做甩手掌櫃,放羊了。這也就意味著,一線的三支日軍在指揮上屬於平行關系,互相之間誰對誰都沒有指揮權,第11軍司令部也沒從武漢下達一個明確的書面指導意見:這一仗究竟怎麽打,到底打到哪一步?這樣一來,三支部隊從一開始就處於各自為戰的境地。

由此造成的苦頭日本人很快就會吃到了。

羅卓英坐鎮上高正南的吉安。南昌會戰後,江西境內已有一年多沒打仗了。

江西一分為二,以贛江為界,贛江以西屬於薛嶽第9戰區,以東屬於顧祝同第3戰區。作為第19集團軍總司令,多天前,羅卓英拿到日軍作戰情報後,立即召集王耀武以及由第3戰區臨時配備而來的第70軍軍長李覺、第49軍軍長劉多荃等人開會,開始擬定應對戰術。

羅卓英想打個翻身仗。

1941年3月15日佛曉,日軍分三路出擊,其中南北兩路率先行動。櫻井省三第33師團在北路,從駐紮的安義縣出發,任務是擊潰西南方向也就是奉新縣附近的李覺第70軍,向上高進犯;池田直三獨立第20混成旅團在南路,從南昌出發,向西渡過贛江後,再由錦江之北進入江南,經獨城,最後沿錦江南岸進攻,伺機再渡至江北,與日軍主力會合,然後一起進攻上高。

一天後,中路的第34師團在大賀茂指揮下,從南昌出發,在錦江北岸,沿贛湘公路前進,突破高安後,直指王耀武第74軍屯駐的上高。

上高在哪兒?

在贛西北,距南昌不足120公裏的錦江北岸。因在高安上遊,故稱上高。上高境內多丘陵山地,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南昌至長沙的湘贛公路穿越其中,境內的錦江又稱錦河,最後匯入江西最大的河流贛江。

唐朝時,上高就已非常著名,尤其是中晚唐,禪宗在江西大盛,震鑠古今的禪宗大師馬祖道一(六祖慧能再傳弟子,唐時最大禪派洪州禪開創者)傳法於南昌,百丈懷海(道一的弟子,中土禪門清規的訂立者)傳法於奉新百丈山,黃檗希運(懷海的弟子,禪宗五派中最大一派臨濟宗的祖師)傳法於高安黃檗山,洞山良價傳法於宜豐洞山,曹山本寂傳法於宜黃曹山,仰山慧寂傳法於宜春仰山。在上高,亦留下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等大師的足跡。

可以說,這一帶是禪宗聖地,眾多禪派的祖庭。但現在,禪音寂靜,只有炮聲。

開始時,日軍還比較順,兩天後的3月17日,中路第34師團突破李覺第70軍第107師防線;北路第33師團突破第19師、預備第9師防線;南路獨立第20混成旅團也沒遇到大麻煩。在空中助戰的陸軍航空兵第3飛行團,在新任飛行團長遠藤三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6期,山形縣人)率領下,每天出動50架以上的戰機,一時間還真就把人給唬住了。

日軍行動日,正是第74軍結束整訓時。

王耀武校閱部隊時,接到羅卓英發自吉安的急電:日軍今日已有行動,第70軍正面情況緊急,你部迅速做好參戰準備,一切按照既定戰法執行。

王耀武心領神會,不敢怠慢,立即做出部署:以李天霞第51師為總預備隊,余程萬第57師和廖齡奇第58師(廖此時在南嶽培訓,副師長張靈甫代理師長)進占上高正面的棠浦、官橋、泗溪一線的既設主陣地,同時各抽出一個團進占楊公圩、村前街兩個前進陣地。軍部設在上高縣城西南的高亭橋,同時在縣城東北的花園一地設立指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