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大逃亡(第5/6頁)

不過,宮中上下一致認為,弗朗索瓦不過是想要回本屬於自己的榮耀和財富,他是國王的弟弟,在王位繼承權上僅次於國王本人。既然亨利16歲時就被任命為中將,為何弗朗索瓦20歲時也沒能當上中將呢?還有,查理在世時,亨利曾是安茹公爵,那是法國最重要(也是最富有)的封地,為何同為親王的弗朗索瓦卻只能當上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本身不是胡格諾派,但如果他能用上新教徒提供的資金和軍力以奪回本屬於自己的權利,他也願意支持信仰自由。新教徒的軍力不可小覷。孔代親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德意志募兵。據說,到了春天,他已經召集了30,000人的軍隊——這在當時不是小數目——用以進攻法國。

即使是國王亨利也沒有財力維持這樣一支大軍,因此他明白,自己必須向受到輕視的弟弟作出讓步,否則將會失去王位。雖然凱瑟琳年事已高,體態臃腫——當時她已經56歲,體型富態,胡格諾派甚至將軍中最大號的火炮命名為“太後”——但她還是願意擔任調停人,她來往奔波於阿朗松公爵的大本營和王宮之間。為了保護國王,太後幾乎答應了弗朗索瓦的一切條件。凱瑟琳知道弗朗索瓦和瑪格麗特之間的關系,決定讓瑪戈也參加交涉,以確保事情順利。但結果不如人意。命運(更準確地說,是復仇)從中作梗:1575年11月1日萬聖節,瓜斯特被殺死在巴黎的住所。

天明之後,這樁罪行公之於眾。巴黎編年史家皮埃爾·德·勒斯圖瓦在日記中記錄了此事,根據他的說法,瓜斯特當時正躺在床上讀書,突然一群人闖了進來,領頭的是一個蒙面人。受害者大吃一驚,準備拿起放在床邊的武器自衛,但不幸錯拿了枕頭。這件武器顯然對刀劍不起作用。瓜斯特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依然頭腦清醒,他在臨終之前認出兇手是維托男爵(Baron of Vitteaux),此人對瓜斯特早已心懷不滿。[29]

但是,痛恨瓜斯特的人為數眾多,很難相信兇手只有維托一人。這位編年史家認為,這次事件的幕後主謀是弗朗索瓦,他是為了報復瓜斯特在宮中對阿朗松公爵的公開羞辱。同時,人們也知道瑪格麗特對瓜斯特也非常痛恨,謠傳她和內韋爾公爵夫人都是幫兇,借維托的手除掉了瓜斯特。不過,也有傳言說這次事件並無政治背景,而是一場情殺——維托受雇於瓜斯特一位情婦的丈夫,他雖然向國王效忠,但可不願意將自己的妻子和國王的奴才分享。

在這些引人入勝的傳言中,最不可能的就是瑪格麗特涉及此事。9月,納瓦拉王後身染重病,在11月瓜斯特被暗殺的時候,她依然非常虛弱,不能離開房間半步。另外,她知道自己當時無人保護,並受到嚴密監視;此時可不是反對她兄長的好時機,後者已經開始威脅她的生命。並且,瑪格麗特也沒有掩飾自己聽到這則新聞的心情。布朗托姆寫道:“瓜斯特死後,瑪戈聽到了報告,她……說:‘真遺憾我沒有痊愈,不然就能一起慶祝他的死亡了。’”[30]

雖然瑪戈對瓜斯特的死感到高興,但好景不長。第二年,瑪格麗特的丈夫和她弟弟一樣逃出宮廷,逃向西南,前往自己的領地納瓦拉,這使瑪格麗特面臨國王的嚴懲。弗朗索瓦走後幾個月內,納瓦拉的亨利躲著自己的妻子,讓她的妻子背負弗朗索瓦逃跑的罪責,向國王大表忠心。納瓦拉國王也繼續和吉斯公爵保持良好關系,甚至派出自己的人參加吉斯公爵的隊伍,前去和胡格諾派作戰。他若無其事,自降身份地取悅國王,亨利三世相信,這位妹夫是和自己站在一邊的——國王甚至允許他自由地打獵。這實在是一個大錯:1576年2月3日,納瓦拉的亨利再次出去打獵,而這次他再也沒回來。他剛一回到納瓦拉,就立刻改信了新教。他的一名隨從表示,當亨利安全離開巴黎時,他笑言:“在巴黎只有兩件事他放不下——彌撒和妻子。”

雖然妻子救了他好幾次,但納瓦拉的亨利對瑪格麗特漠不關心,他明知道妻子會受到嚴厲懲罰,但還是沒有把計劃告訴給妻子。瑪格麗特傷心地寫道:“他早忘了曾對我弟弟發誓會跟我說話,他離開時,甚至沒有與我告別。”

這一次,亨利三世的怒火要全部傾瀉在他妹妹身上了。瑪格麗特說:“國王認為我在納瓦拉國王逃亡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我非常生氣。要不是太後從中調解,我覺得自己生命都會遭到威脅。國王聽了太後的話,變得平靜多了,但派來一支衛隊監視著我,以防我像我丈夫那樣叛逃,並且也不許我和任何人聯系,以防我泄露宮中機密給我的丈夫。太後同意這些安排。”